星洲財經評論

一杯咖啡的審思

Tan KW
Publish date: Fri, 31 Oct 2014, 11:18 AM

 

2014-10-30 10:39

  •  

早前,在出席一場由國內一家金融機構主辦的講座會議時,發現主辦單位在現場安排了待用咖啡的活動。

 

待用咖啡,英文稱為pending coffee或advance coffee,是一個源自於意大利的文化概念,近年來在社交媒體的推動下在歐洲重新盛起。顧名思義即是指某人在咖啡店購買咖啡時,也提前支付了另一杯咖啡的錢,使到有需要或缺乏能力的人士可以免費喝到咖啡的一种慈善行動。

 

這一類活動在一向被視為文化沙漠的大馬確實難見,因此筆者在瞬間便被這看似相當有意義的活動所打動,也準備掏腰包多付一杯咖啡的錢,好讓現場任何有困難的人能夠感受到人間有情。

 

不過,很快的,這念頭即刻在我腦海中被打消。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發現問題出在哪兒。沒錯,此文一開始便提到這件事情是發生在一場金融機構講座會議的現場,也就是說在場的人都是一些銀行家、企業家、上市公司管理層、機構高層等等,看來筆者是屬於場內較需要援助的群體。

 

“哦……不,謝了!給我一杯咖啡就好。”在確定現場絕大部份人都比我享有更高收入後,只好自卑地把已掏出的額外鈔票塞回進錢包裡。

 

請別誤會,這不是一篇憎人富貴的文章,也不是對待用咖啡這一概念有甚麼意見,只是想藉此道出許多企業會借用慈善之名作為行銷手法的現象。

 

在現今的世界裡,眼花撩亂的行銷活動充斥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從我們一早打開報章的那一刻、從我們駕車上班打開收音機的那一刻、甚至到我們遊覽臉書的那一刻,各個品牌的行銷都在無孔不入地滲透到我們的腦海中。

 

而在人本主義逐漸崛起的今天,人們也開始對“行善”、“公益”、“回饋社會”等字眼更為敏感,因此也促使更多的企業著手於各類慈善活動,如捐助慈善機構、舉辦社區活動等。雖然冠其名為企業社會責任(CSR),但到頭來有許多企業也不過是藉此而賺取消費者的好感,間接達到行銷的效果。

 

還有那每逢各族佳節來臨時便會出現在大家眼前的公益廣告,呼吁大家要回鄉過節、關注被遺忘的老年人等,賺人熱淚,但最後還是不忘告訴你這一溫馨的訊息是由某個企業品牌帶給你的。

 

或許會有人覺得上述想法有點過度極端,但筆者想要強調的一點是:當慈善與盈利掛勾時,在時間的推移下很多時候都會使到最初的善意變質,最終導致慈善的意義被騎劫。就好比早前引起全球轟動的ALS冰桶挑戰,雖然發起人的初衷是旨在引起人們對“漸凍人症”

 

患者的關注,但最後卻淪落成為一場場的個人秀,是對慈善精神的褻瀆。

 

筆者相信,若企業真的有意致力於慈善,想要將所獲得的回饋給社會,最基本的動作便是審視自己:我的企業有剝奪員工福利嗎?我的生產過程會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破壞嗎?我的產品會對使用的消費者造成健康上的傷害嗎?我的業務發展有在侵蝕社會弱勢群體的權益嗎?在還沒進一步談可對社會帶來甚麼貢獻之前,企業須先確保不會對社會帶來甚麼破壞。

 

不管怎樣,筆者還是相信有許多優質的企業成功在創造盈利的同時,也兼顧到其社會責任,甚至有能力通過慈善活動進一步回饋社會。這些企業都是值得嘉許的。套臉書創辦人馬克扎克伯格最近在北京清華大學的一場論壇中所說到的:“最好的公司為改變世界而創立。”

 

筆者依然願意相信上文那講座會的主辦單位是為了散播善意的信息而安排待用咖啡的活動,也希望更多企業能夠在不斷取之於社會的同時,花點時間多想一想,到底可以做點甚麼事情來真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星洲日報/焦點評析:孔令堯)



點看全文: http://biz.sinchew.com.my/node/104506?tid=17#ixzz3Hgm1kEyw  

More articles on 星洲財經評論
郑钦亮.冬铁猫山王站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林瑞源.敦马的困境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振威.中等收入陷阱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晓虹.东铁话东西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王宝钦‧FGV始知盘中餐

Created by Tan KW | Jan 24, 2019

王宝钦‧卖地寻租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洪建文‧数字会说话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