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在必行的馬航(MAS)除牌計劃,將在週四(6日)上午10時,在格拉那再也馬航培訓中心(MAS Academy)有個了斷。
到時候,會不會是馬航的自我了斷?
肯定不會,這家國營航空公司背靠政府,誰敢在老虎頭上打蒼蠅?為了確保重組計劃順利展開,政府更成立了航空委員會,並推出馬航法令(MAS Act),所以才說這項計劃“勢在必行”。
馬航的整頓計劃原本漸上軌道,誰知4個月內一連發生兩起空難,打亂了管理層的部署,由於赤字急速惡化,大股東國庫控股(Khazanah)決定重新釜底抽薪,先私有化馬航,再讓這家負傷累累的國營航空公司慢慢調養生息。
國庫控股8月宣佈,建議透過選擇性削資和資本回退,每股回退27仙或總價13億8千196萬5千840令吉,將馬航私有化再除牌,以展開重大重組計劃。
根據馬航的股東特大提案,由於持股69%的國庫控股不可投票,一系列計劃須獲得至少50%出席股東、至少75%無利益關係股權的贊成票,同時無利益關係股權反對票也不能超過10%,才能順利通過。不過,在馬航法令護航下,這個條件形同虛設。
包括私有化資金,國庫控股將有條件投資馬航60億令吉。根據重組計劃,新舊馬航將各得30億令吉資金,其中舊馬航的30億令吉包括私有化資金14億令吉和新舊公司交接費用16億令吉,其餘30億令吉資金則歸新公司。
國庫公司強調,獲得60億令吉的前提是新馬航必須達到設定目標。不過,國庫控股也放話說,萬一新公司面對燃油飆漲等不可預見因素,他們仍可能放寬目標期限。
無論如何,馬航私有化將是重組計劃的第一步,接下來管理層可以大展拳腳,他們必須在獲得政府補貼下,帶領成本居高不下的馬航擺脫陳疾,並對抗經濟放緩、競爭加劇等挑戰,相比下,私有化反而是一個小問題。
資料顯示,馬航的核心問題是成本比營收高,其中僱員營收比國泰航空和新加坡航空公司低49%和63%,此外,由於馬航需要擔負國家發展責任,僱員也比其他航空公司高出30%。
馬航沉痾待起,唯一解救的關鍵在於尋找合適的領導。由於馬航現任首席執行員阿末佐哈里運氣欠佳,將在2015年9月19日約滿後離開,因此他目前主要集中精力於交接工作,以待新的首席執行員找到後,就離開這家讓他五味雜陳的國營航空公司。
雖然大家都期待馬航可以仿傚日本航空,化身浴火鳳凰,可是拯救日本航空的是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在日本政商界地位崇高,不僅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對日本經營文化更有深刻的認知,儘管如此,他也花費了多年心血改造,才打造出煥然一新的日本航空。
放眼望去,國內外商界有多少個“稻盛和夫”?這些“稻盛和夫”願意拯救馬航嗎?他們救得來嗎?
老實說,對於馬航能否重生,這叫人難以樂觀。(星洲日報/焦點評析‧作者:王寶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