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碗內、看碗外,怎麼別人的飯菜總是看來特別好吃?
放著自己好好的業務不發展,偏偏就愛跳進競爭激烈的行業,如果真有低垂的美味果實,老早就摘光了,憑甚麼要求別人留給你?
2007年房產市場解禁,房價突如山洪暴發,勢不可擋,發展商閉起眼睛也能賺大錢,這讓許多公司開始心癢難安,絞盡腦汁設法轉進房產業,個個搶著當丹斯里劉啟盛,有信心自己可以憑空“變出”一家房產巨擘;或者,他們都以為自己有能力打造第二家馬星集團(MAHSING,8583,主板產業組),隨時由塑膠製造商搖身一變,轉型成為房屋發展商?
這場夢,原來到了現在都還沒清醒過來。
上週,邁德資源(MINETEC,7219,主板工業產品組)、東南集團(SEACERA,7073,主板工業產品組)和EKIB工業(EKIB,7189,主板貿服組)也打算參與其盛,湊一湊搶當房產公司的熱鬧。
過去一年,如果翻閱過房市報告,不會沒發現到這片曾經瘋狂的市場,已經開始恢復正常,不再是點石成金的行業了,連大型公司都選擇減少推出新項目,這些新兵憑甚麼從零開始?
馬來西亞房地產代理公會(MIEA)的數據也顯示,過去2年國內房產成交量因打房措施而下滑,該機構預測明年成交量止跌持平,須待2016和2017年才可能回揚,並估計明年房價漲幅將收窄。
3家公司的管理層雖然雄心壯志,卻不知他們的股東心中是何滋味?
號稱“黑金業”的油氣領域,現在何嘗不是啞子吃黃連?國際油價一片低迷,許多老牌油氣公司也坐立不安,何況是入行沒幾年的所謂新興業者?
關鍵在於一些本地公司選擇性忽視國家石油(Petronas)的警告。
早在今年初,經驗老到的國油總裁兼首席執行員丹斯里三蘇阿查哈就估計,油氣業的增長可能減緩,不復過去光景;這番顯然在善意提醒油氣同業審慎採取拓展措施的評論,完全得不到任何正面回應,新舊油氣公司繼續往前衝,深恐錯過國油5年3千億令吉資本開銷的商機。
想不到,三蘇阿查哈的金玉良言那麼快就派上用場了。
隨著國際油價“跌跌”不休,兩大指標紐約期油和布蘭特期油分別跌至75美元和79美元,當初一些不惜重本,高價搶進油氣業等著坐收漁利的本地公司,怎樣收回當初東借西討的龐大資金?
那些當時一見“油氣”二字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搶先買股的投資者,現在到底是賺是虧?在這些投資者當中,又有多少是運用公家資金買賣股票的投資機構?他們可以向我們做出哪些交待?阮囊羞澀的國庫,有能力承擔這些數以億計的虧損嗎?這些單單依靠國油生存的寄生蟲,可以存活多久?
頭疼的是,雖然我們可能正從房產和油氣的噩夢中清醒過來,但同樣的戲碼卻可能一直演下去。難道沒人發現,最近常常在媒體上發現“阿里巴巴”這幾個字?銷售一再破紀錄的電子商務,會不會是下一道別人碗中的飯菜?(星洲日報/焦點評析:王寶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