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財經評論

財長的浮光掠影

Tan KW
Publish date: Wed, 26 Nov 2014, 12:21 PM

 

2014-11-26 11:25

  •  

自從1997年、1998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後,我國財長職,便由首相兼任,這是禍是福,只有人民最清楚!

 

追溯歷史,獨立前兩年首任財長由李孝式擔任;獨立後由1959年擔任財長15年的馬華總會長敦陳修信,基於原產品出口和財政盈餘、通膨偏低,馬幣不到1元就可兌1新元,跨過長堤購買力也不似目前日愈減弱,這種光輝歲月,如今只待成追憶!

 

身兼馬華總會長的敦陳,擔任財長職至1974年已58歲,過後因健康理由呈辭,受委森那美主席和大馬經濟顧問,直至1988年辭世,國父東姑形容敦陳之離世為國家最大損失。

 

早前的明文或不明文規定,財長職由馬華擔任;1969年發生種族暴亂,第二任首相敦拉薩在緊急狀態期的1969至1970年間代任,後由陳修信繼任至1974年,1974年至1976年則由當時副首相敦胡先翁擔任。1976年至1984年8年內,則由曾擔任世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東姑拉沙里接任。

 

敦達因和拿督斯里安華,皆曾在80年代至90年代,擔任過財長7年,前者於1984至1991年大馬經濟最為輝煌時期輔佐馬哈迪;安華則在大馬經濟由盛轉衰,股匯受狙擊客狙擊,大馬經濟水深火熱,馬幣兌美元一度由2令吉50仙挫至幾近5令吉狀況底下,時任首相的馬哈迪遂於1998年接任過財長職。

 

雖然敦達因較後也輾轉於1999年至2001年接接掌財長職,不過2001年至2003年卸任首相前,馬哈迪醫生皆一直兼任財政職。此後接任的首相敦阿都拉和現任首相拿督斯里納吉,便一直兼任財長職。

 

各人在擔任財長時,國家經濟狀況、是否生活舒適免受物價之苦,財務的運用是否謹慎,是否多用於廣大民眾,還是只為選票考量?春江冷暖鴨先知,民眾最清楚不過!

 

比較各財長管理外債,安華時期是穩於990億至亞洲金融風暴前夕的900億之間,金融風暴期間被罷黜後,外債高企至1千多億令吉;馬哈迪卸任時外債達1千880億令吉;阿都拉擔任財長時,外債進一步騰升至3千170億令吉。

 

當今首相兼財長在短短5年內,外債邁入另一高層次,由3千多億約翻一番直升至約5千500億令吉之區位。

 

馬幣走勢未增強,人民的可支配收入不增反減,一馬發展公司(1MDB)投資的不透明,發債籌資的巨款停泊於開曼群島,會否使原本債務高企的大馬,債台更高築,顯然已引起朝野人士的擔憂與關注。

 

關注上述趨勢者包括前首相敦馬哈迪曾直接提出質疑,前任財長東姑拉沙里通過發函221名國會議員,表達他對國家經濟問題(上述一馬發展公司的投資)的深切關注。前財長敦達因更直言首相與財長職應分開,權力過度集中於一個人,就不能取得制衡作用。

 

我國有健全的財務體系,體系中有大批學有專精人才,脫離集權而讓國家財務管理更謹慎負責,絕對是朝向透明與問責的開始!

 

凡有識見與願景之首相或財長,必以憂國憂民為本,最大成就莫不以追求人民安居樂業、繁榮富足為己任,而不是因為財務管理失策,把國家、人民推向水深火熱邊緣!(星洲日報/焦點評析:張啟華)



點看全文: http://biz.sinchew.com.my/node/106120?tid=17#ixzz3K93YLFLi  

More articles on 星洲財經評論
郑钦亮.冬铁猫山王站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林瑞源.敦马的困境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振威.中等收入陷阱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晓虹.东铁话东西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王宝钦‧FGV始知盘中餐

Created by Tan KW | Jan 24, 2019

王宝钦‧卖地寻租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洪建文‧数字会说话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