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我們絕大部份的大馬孩子,不分種族,都常被灌輸未雨綢繆此東方傳統美德。就好像“蚱蜢與螞蟻”的故事,我們被教育要如勤勞的螞蟻般,平時勤於屯備糧食,以便能夠平安渡過嚴冬。
然而,我們真的有像勤勞的螞蟻一樣,有足夠的儲備應付危機嗎?不妨自己來個“壓力測試”看看。
試想像,假設您家裡的收入來源突然面臨問題,譬如說經濟支柱因某種原因失去工作能力或被公司裁員,您的家庭會因而瞬間陷入經濟困境嗎?家裡的儲蓄能夠支撐您家庭的開銷多久?
又或者,您家裡面對一些突如其來的狀況,譬如說需要一筆巨額醫藥費,是否能夠即刻拿出這筆錢來應急?
有趣的一點是,聯合國發展計劃署(UNDP)已為我們解答了上述的假設題。答案是:絕大部份的大馬家庭都沒辦法應付這些突發意外。
該機構日前公佈一項調查報告,表示全馬的鄉村與城市家庭中,分別有高達約90%及86%沒有儲蓄。若上述報告真的如實反映出大馬家庭的現況,這無疑是一個非常讓人擔憂的數字。
到底是甚麼原因造成這一現象呢?
簡單來說,儲蓄就是可支配收入減去開銷費用後的餘額。如果沒有儲蓄,要不就是開銷過大,要不就是收入不足。
根據政府最近的一項調查,大馬家庭的每月收入平均為3千600令吉左右。但在扣除每個月供屋、供車、養車、保險、全家伙食、孩子教育費、偶而的休閒娛樂等等的費用後,其實根本已所剩無幾。近年來生活成本愈加高漲,更是加劇了中低收入家庭在這方面的壓力。
也因為如此,絕大部份的大馬家庭都只能依靠每月的薪金收入來支撐每月的開銷,要不僅僅夠用,甚至有可能入不敷出,根本無法達到儲蓄的目的。
薪金漲幅跟不上物價漲幅,這已經是老掉牙的課題,但就上述聯合國發展計劃署的報告,可見這課題似乎還未有任何改善的跡象。
或許,我們是時候重寫“蚱蜢與螞蟻”的故事:螞蟻辛勤工作屯備糧食,但搬回窩裡的糧食都被奸商、貪官和機會主義者淘光淘盡,最終在嚴冬降臨之際,也只能落得和蚱蜢相同的下場,凍死街頭。(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孔令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