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可說是充滿意外的一年,這不只是天空上發生的空難,宏觀經濟也充斥許多事先完全料想不到的變數,包括國際油價突然重挫、日本意外擴大印鈔規模、美元升值勢如破竹,以及中國股市暴漲等等。
國內也有許多出乎市場意料的變化,例如政府突然取消汽油津貼,同時分析員也沒想到股匯市會大倒退,分析員對綜指的預測全都落空,馬幣更貶值逾6%,超乎市場想像。
另一個意外,則是年終漲潮並未如期出現,本地基金扶盤無力,粉飾櫥窗效應消散。
過往每年都會出現的粉飾櫥窗活動,但這一次卻宣告缺席,意味著本地基金無法再呼風喚雨,充當股市定海針。
馬股在2014年封關時,綜合指數下滑了5.58點至1761.25點,12月份則下挫3.28%,相比之下,2012和13年股市在12月都大漲,分別走揚4.85%和2.99%。
馬股有如泄了氣的皮球,本地基金為何坐視股市直直挫?
其實並非本地基金未進場,只是無力挽狂瀾,難擋外資賣壓。
馬股爛收尾也衰開頭,2015年首個交易日無法迎來“開門紅”,這倒和去年的走勢相同。
猶記得某位台灣股市名嘴去年發表“3天理論”,即一年頭3天的股市走勢,就可研判全年表現。並聲稱:“這理論的準確率高達七成!”
馬股去年開局不利,果然全年也重挫了5.7%,在區域股市敬陪末席。
但是,此理論在其它股市就無法應驗,例如台灣和上海股市在去年開年也同樣走跌,但這兩個股市都漂亮封關,上證指數更狂飆53%。
許多分析員認為,聯儲局正式結束貨幣寬鬆政策和即將升息,國際資金將紛紛由新興市場逃往美國股債市,但不少新興市場去年仍取得亮麗表現,外界似乎過度渲染了外資撤離的殺傷力。
投資者依然迷戀新興市場,但是,對不起,這不包括大馬,箇中原因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因為油價低迷,令大馬經濟蒙上陰影,也導致馬股走勢與區域市場脫鉤,去年以跌勢收場,今年看來也將會是苦戰的一年。( 星洲日報/財經小品:李勇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