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季就要過去,這期間的馬股走勢欲振乏力,綜指今年至今僅微揚2.8%,反觀其他區域同儕卻取得標青得多的表現。況且不談虛無飄渺的市場謠言,就基本因素而言,當然是事出有因。
先說馬股綜指股表現,截至去年12月的財報季中,30隻綜指股季度每股淨利僅微起0.1%,可說是平平無奇。
這使國內外股市投資者對馬股失望不已,特別是外資在區域股市擁有更好選擇。截至今年3月6日為止,外資在10週裡是8賣2買,淨流出達到34億1千萬令吉,或已經佔2014年全年流出69億3千萬令吉的一半。
本地證券行給馬股綜指今年杪目標,大部份是介於1,800至1,850點之間,若以週三收市的1797.57點為准,僅還有0.13至2.91%上升空間,這又如何能夠吸引大小投資者進場買進?
將在下個月1日實施的消費稅(GST)、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迷,打擊許多油氣股甚至是國油及政府的收入,在某程度上,衝擊以油氣領域為主上市公司盈利,影響股市投資者對馬股的興趣。
在貨幣政策方面,過去兩個月來,中國、印尼、印度及泰國等的中央銀行,皆下調它們的利率,這對股市交投情緒有利。
反觀國家銀行在去年7月上調利率25個基點至3.25%後,就沒有進一步行動,相信與馬幣兌美元匯率已經偏低有關,擔心減息將進一步衝擊馬幣。所以,短期還看不到有利股市的降息行動,特別是實施消費稅後料將推高通膨率,使下調利率的行動受限制。
歐元區最近才啟動它們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開始大印鈔票,部份資金在某程度上將流入亞太股市,惟向來保守及抗跌見稱的馬股,外資卻不進反出,這實在不是沒有原因的。
(星洲日報/財經小品:李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