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交易所發文告公開譴責曾在數家馬股上市公司擔任非執行董事職務的林雲洲(譯音),原因是後者涉及謊報本身學歷,使相關上市公司早年發佈的資訊出現誤導性。
除了公開譴責,交易所還向林雲洲祭出3萬令吉罰款。
交易所文告顯示,林雲洲曾是新生(STEMLFE,0137,創業板貿服組)、勝利者國際(SIGN,7246,主板消費品組)和REV亞洲(REV,0173,創業板貿服組)的非執行董事。
交易所說,林雲洲曾多次在正式文告和年報中公佈本身履歷時,表明本身持有香港大學1992年的醫藥與手術學士資格,但交易所在接到投訴並展開調查後,最終發現林雲洲並非香港大學畢業生,香港大學本身也確認不曾發出畢業證書給林雲洲。
林雲洲已在2009年辭去在新生的董事職,並在2014年初辭去勝利者國際和REV亞洲的董事職。
上述事件的實質影響雖算不上重大,卻是相對少見,因而顯得有趣的個案,並值得我們深思。
因為,林雲洲謊報學歷的事件,帶出了一個問號:交易所或上市公司究竟要如何鑑定董事們的顯赫背景呢?
目前,上市公司都會在年報中逐一介紹公司董事背景,包括年齡、學歷、過往工作經驗等。不過,由於馬股上市公司有近千家,且每家公司有4位以上的董事,交易所要一一鑑定每個董事的學歷或工作經驗的真偽,幾乎不太可能。
要防止類似事件在馬股上演,恐怕還得靠上市公司本身自行加強把關才行。
需補充的是,即使在林雲洲的個案中,交易所也是在接到投報後才展開調查,最後才從香港大學方面得知林雲洲並非其醫藥系的畢業生,戳破其謊言。
誠如交易所所言,董事的學術資格對股東和投資者事關重大,尤其是像新生般從事醫藥相關業務的公司,董事是否擁有相關背景就更顯重要。因為,若投資者無法確定董事本身是否熟知公司業務的一切,那又怎會對其未來展望或企業監督有信心?
其實,筆者認為學歷不代表能力;現實中,就有不少低學歷者靠著本身的刻苦努力和毅力在商界或職場中闖出一片天,董事學歷欠奉並無不妥,因只要自信能力不遜高學歷者,並獲相關公司信任,那無須將自己的背景粉刷得光鮮亮麗,時間也自會解釋一切。
更甚的是,若虛構的背景哪天不幸被戳破,那辛苦耕耘所得來的成就,更可能就此煙消雲散,即使相關人士確實擁有真本領。
畢竟,低學歷不可恥,造假就不同了。(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文:李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