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了21世紀,網絡不再是一個冷冰冰虛擬的世界,而是和現實有密切互動的科技產物。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的出現,更是改變了整個製造業。
在美國物網絡科技配合3D列印,44小時就可以列印一輛汽車,未來更可以縮短至24小時內。傳統的生產線流程,則是花了上百年的時間才能做到和他們一樣的成果。
在物聯網的時代,人們更可以隨意客制化自己所需要的產品,例如:一瓶果汁的糖分,透過程式的設定,可以決定每一瓶果汁的糖分都不同。
這些聽起來如天方夜譚的新聞,我們身邊發生已經靜悄悄在了。大馬準備好迎接這個時代的來臨嗎?以目前情況來看,似乎不太可能。
目前我國主要的製造業仍然嚴重依賴廉價外勞,少有公司願意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來對改善生產的流程,更別提撥資源用於員工技術層面進修。
若從長遠來看,提昇競爭力的不二法門就是提昇公司的核心技術。但是提昇過程在短期內看不到效果,若公司領導人缺乏遠見,技術提昇計劃就會胎死腹中。
但我國若繼續高密度廉價勞力為賣點,失去競爭力情形指日可待。
大馬知名的投資基金掌舵人陳鼎武先生說過:“若要徹底改善我國的經濟基本面,教育系統和人力資源的素質必須要有所提昇。”
當我們還在討論小學華文考試是否太難,是否應該也想想我國的科技教育是否足夠讓我們趕上這一波物聯網革命呢?(星洲日報/財經小品‧作者:傅文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