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稅上路後,物價齊飛,漲幅絕對超過官方通膨的2至3%,人民苦不堪言,政府知道嗎?
為了聆聽民意,首相拿督斯里納吉趕在2016財政預算案前進行民意調查,希望瞭解民眾對財政預算案的憧憬。結果,生活費高居榜首,房屋城居和教育緊追在後,結果著實不叫人意外。
雖然距離10月23日預算案公佈,還有3週的時間,但各路人士已紛紛開始占卜問卦,揣測預算案究竟會有甚麼降低生活費的靈丹妙貼。
結果,加派一馬援助金(BR1M)、調高最低薪金制、擴大消費稅零稅率和免稅事項、向公務員派發半個月花紅,甚至是向退休人士提供特別財務補助等紛紛上榜,但最讓人意外的是,政府可能讓會員可以自願性調低雇員公積金繳納率2%。
如果只有一家證券行這麼說,我們還可以抱持懷疑心態,但現在至少有兩家證券行說辭一致,我們可以合理懷疑,政府真的將如意算盤打到你我的養老金身上。
老實說,這已不是政府首次將腦筋動到公積金繳納率上,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之時,政府就通過調低僱員公積金繳納率3%的措施,希望釋放總值48億令吉資金提振消費推動經濟成長,應該是上次效果良好,所以政府才會食髓知味,想要重施故技。
老實說,我實在不懂政府的想法,一時在那裡苦口婆心,奉勸國民要多多儲蓄,否則退休金可能不夠,晚年會悽慘難過。因此還特意推出私人退休金計劃,希望解決退休金不夠用的民生問題。結果現在又變調,希望國民自願性調低公積金繳納率,釋出更多錢來解決生活費居高不下的窘境,這到底在演哪一齣?
以每月收入3千令吉的中產階層來看,公積金繳納率調低2%,只能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每月60令吉,一年則為720令吉,但別忘了,近年來公積金派息慷慨,若派息率維持在現有6%水平,我們為了這區區幾百令吉,卻得犧牲往後多年數以千計的公積金利息,這樣真的劃得來嗎?
公積金的創立,就是為了幫助會員養成儲蓄習慣,保障會員的退休生活,但是在我們累積退休金的時候,身上的財務擔子也變得越來越重,我們開始從公積金提款買電腦、買房子,甚至是教育費,結果最後落得晚年錢不夠用的窘境。
民眾生活會如此難過,最大的問題是收入追不上物價,而消費稅的落實更將這樣的問題持續放大。因此,要徹底解決生活費居高不下的問題,政府就應該想辦法來提高國民收入水平,而不是想出一些餿主意來解決短期的問題。
從過路費到救市,公積金已幫政府收拾了許多殘局,政府總不能每有問題發生,就只想到靠財力雄厚的公積金。是時候學會成長,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不要再把主意動到公積金身上。
(星洲日報/焦點評析‧作者:洪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