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內,很多朋友都去國外旅行,台灣、泰國、柬埔寨,人人日子似乎都過得很寫意,真想問問,馬幣跌得那麼慘,難道就沒使他們打消旅行念頭嗎?
“想去很久了,難得存到錢,在乎不了那麼多,去了再說。”朋友通常答。
去旅行的人,大多都有一個心水地,匯率似乎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很多時候,在出發旅行前都不知道匯率是多少,有者更不清楚當地用甚麼貨幣交易,大概聽聽別人說要花多少錢,存到了就出發。
同樣的邏輯,也可倒過來想,把它套在大馬的情況。
馬幣從去年開始就不斷往下行,也從同一個時間點開始,分析員紛紛都說馬幣走跌會利好經濟,比如帶動旅遊業。
當然政府也看到了這個“賣點”,在9月時公佈的特殊經濟措施就想順水推舟,借助馬幣頹勢力推旅遊業,除了放寬旅行簽證以外,也投入資金發展旅遊景點。
邏輯上而言,這似乎行得通,價格下跌,需求增加,這是經濟學基本理論。但又回到個人身上,你會因為一個國家的貨幣下跌而選擇去該國旅行嗎?
或許認識的人太少,但從不曾認識一個會上網勘察哪一個國家的匯率跌得最慘,再決定是否要到該處旅行的人。
根據大馬機場的數據,馬幣貶值的這段期間內大馬的國際旅客並沒有明顯成長,大馬機場董事經理拿督巴里山也直言,馬幣並沒使客流量變多。
並不是完全否定匯率與旅遊業的關聯,匯率下跌確實會使人到該地旅遊,前提是該地必須向來都是旅客的心水,而又有多少人認為大馬是夢寐以求的旅遊地點呢?
如果匯率是人們去旅行時的重點考量,那走,一起去俄羅斯吧。(星洲日報/財經小品‧作者:陳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