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的走向,向來都是大眾的焦點,不難想像,在星洲日報舉辦的財政預算案講座上,這會成為出席民眾的主要發問方向。
在問及大馬房價還有沒有成長空間的問題上,有者表示,對比其他亞洲市場的房價,大馬房價還相當便宜,就連柬埔寨的重點區域的房價都比大馬高。
確實,比較其他亞洲大城市,大馬的房價不是太貴,但這是否代表大眾就應該一窩蜂地往房市衝呢?
其中一個民眾點出了一個重點,他表示,在當初房價開始激漲時,很多民眾都奮不顧身地下訂,反正當房子建好後,房價就已成長到了可脫手的價位,這樣一進一出,不需要花到多少錢就可以賺入一大筆。
但事與願違,國行打房令很多想買房,但能力不足的人借不到銀行貸款,這些投機客也因而不能脫售手上的房子,想租也找不到住客,就算租了丁點租金還是不足以還貸,到最後被房市套牢,哪都去不了。
別以為這只是一小撮人面對的問題,根據威廉達哈和王氏(WTW),這是柔佛依斯干達面臨最嚴峻的考驗。
在初期,很多投機客看好依斯干達產業,就算自知沒能力還是一頭栽往房市,三年後就可以買了,他們以為。
確實,以宏觀來說,大馬的房市不貴,以人均收入成長速度衡量,大有成長空間,但若視野太廣,就會因而看漏很多的小細節,而往往這些小細節都是致命的。
有誰想到,單單房貸就可搞垮美國金融。
房市何去何從?那就取決於你傾向只看大方向,還是注重小細節了。
(星洲日報/財經小品‧作者:陳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