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市場走勢低迷,人們希望房價會下跌,然後進場購買一個自己滿意的房產,可是,上網搜尋待售的產業單位,價格並不見得明顯下跌,即使有跌幅也不到5%,這令許多有意購買房產者,再次覺得希望落空。
如此說來,應該如何決定或選擇?翻閱報章的售屋廣告,好地點的房產價格幾乎都保持堅挺,還真的很有抗跌潛能。
另外,置業老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如果準備向銀行貸款,仍無法領取所要的貸款額度,不足的比例必須是買家的自付款,這一點就很考驗買家的財務實力。
坦白說,過去5至8年,一些地區的產業價格,幾乎翻倍上漲,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雖然大馬經濟受衝擊的程度不明顯;不過,那個階段,產業價格還算合理,沒有搭上那趟列車,在後頭辛苦的追,終究還是錯失了。
2010年開始,產業價格、特別是巴生河流域的各類型產業,幾乎乘搭了上漲列車,一路上處在上升軌道,直到政府和國家銀行開始推出冷卻產業市場的措施,漲幅才開始緩和,市場交投的熱度也開始降溫。
依這種情況來看,如果買家有能力承擔較高自付款,實現購買自置產業、或投資單位的機會不會減少,這將有可能演變為富者更富的局面,相信這也是一般市民不想見到的情景。(星洲日報/財經小品‧作者:鄭碧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