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字被當選大馬年度漢字,相信是因為消費稅的落實、再加上大道起價及電費回扣減少許多物品都面臨百物騰貴,人民生活又再附上了一層重擔,不禁感嘆生活很“苦”啊!
不過,筆者對此事存有非常大的疑惑,因為在工作日放工以後到購物中心與舊同學相聚之時,發現購物中心人流雖不能說是人滿為患,但以人山人海來形容絕對不為過。
或許有人認為,這些人潮只是想享用免費的冷氣才到商場逛逛,但筆者看到的是許多餐廳,都有不少客人在用餐,而離開商場的人,也有一定數量的人數,握著“戰利品”滿載而歸。
此外,馬幣走弱,外出旅遊的成本又得多給了,相信可能會有人打退堂鼓,暫時不到國外旅遊。不過,該商場的錢幣兌換商門口前卻排起了人龍。
威世信用卡公司的調查顯示,大馬人平均2年內都會出國3次,高於全球的平均兩次旅遊的次數。數據也顯示,大馬遊客平均會出外7天,平均消費為1千145美元(約4千888令吉)。
從上述兩個眼見為實的實況來看,筆者絲毫感受不到市道很差,生活很“苦”的現象,甚至覺得有種經濟繁榮的錯覺。
筆者認為,只有兩種可能可以解釋上述的現象。一、即使收入低於開銷,人們也要過上光鮮的日子,因此舉債度日,造成了“盛世”的假象。二、人們把“苦”和“經濟差”的定義降低許多了,沒有釐清“需要”及“想要”的差別,只要不能隨心所欲的花錢,就是經濟差了。
到底經濟是好是差,且讓各位看官自己做結論吧!(星洲日報/財經小品‧作者:謝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