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增加2.6%,超過市場預期的2.3%,原因出在香煙漲價。
這會不會太出乎意料了?
由於政府嚴謹管制,通膨數據往往變化不大,所以超過0.5%的漲幅就是非常明顯的差距。
統計局數據顯示,酒精飲料及煙草漲價20.7%,加上食品及非酒精飲料漲價4.1%,是推動消費價格指數升高“元兇”。這意味著政府10月調高煙草國內稅40%,促使物價上揚。
可是,就絕大多數人來說,煙酒並非必需品,如果這些所謂的罪惡領域未來繼續受到“懲處”,必須增繳更多稅務,就反映出國內物價上揚,這不會太不貼近現實?
當然,對更多人來說,他們根本就不關注消費價格指數,因為他們主觀認為,許多東西和服務都漲價,這項反映物價漲跌的指標卻僅僅上揚0.5%,不符合他們的看法,自然就忽略這項指標了。
國家銀行的舒適通膨率介於2至3%。雖然2016年首6個月通膨可能突破4%,但隨著比較基礎恢復正常,物價漲幅依然不離國行舒適水平。
依照目前的物價漲勢,通膨也僅僅不到3%,如果經濟學家真的猜中,物價漲幅衝破4%,那麼大家區區的薪水,所買到的東西不就越來越少?
通膨2%,我們可以生活,如果衝破4%,大家就苟且偷生吧。說到底,消費價格指數是2%或4%,已經距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星洲日報/財經小品‧作者:王寶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