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MAS)1月5日發出禁令,不准飛往歐洲長程乘客讓行李寄艙,而經濟艙乘客手提行李只限7公斤(15磅),商務艙和頭等艙乘客可攜兩件總達14公斤行李。
馬航當時給予的理由是,飛往歐洲航線異於平常的逆風,將損及客機抵達歐洲各城市的能力,即使滿載燃油!
馬航說,馬航取道的更長航線過去4天面臨強勁風阻、超越200knots(約每小時370公里),因此限制其負載行李與貨物能力,也使其波音777-200客機多耗15%燃油。
上述通令發出後,立即遭人在社交媒體大加抨擊;馬航在24小時後立刻收回上述禁令,攜帶的手提與寄艙行李一切歸於正常。
馬航上週三在文告說,從6日晚上開始,所有由隆飛往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航班,恢復透過正常航線飛行,並恢復正常的行李處置方式。
“根據每日風險評估,馬航目前可以取道更短航線飛歐。馬航要強調的是,搭客安全是馬航優先,未來仍將根據風險評估調整航線。”
過去兩年馬航空難不斷,先是MH370墜毀,緊接著另一客機在烏克蘭上空被擊落。也許,馬航斯舉會被人解讀成馬航“驚弓之鳥”,已沒有御風高飛的勇氣,馬航卻認為這是為乘客的安全考量。
一名航空業分析員指出,馬航飛越歐洲30至40年,難道以前就沒有惡劣氣候嗎?這樣的理由是非常牽強和愚不可及的。
常飛歐的旅客一定覺得納罕,10多小時的長程飛行,如果行李不寄艙,那是很不可思議之事。
即便是天氣正常,這時節歐洲天氣嚴寒,很多旅客萬一遭逢“人到、行李未到”異常情況,已覺難以適應;僅僅7至14公斤的手提行李,又能裝載多少禦寒衣物呢?
馬航上述舉措是特立獨行的,這可說是亞洲區域的航空公司首創。這首創之舉,在全球油價創新低之時祭出,猶如驅客之舉。旅客目前有更多選擇之時,會否造成馬航承載率減少,形成逆風難飛窘局,這還有待驗證。
新航已在2013年起,增加經濟艙寄艙重量至30公斤,頭等和商務艙各為50和40公斤。隨企業出差歐洲時,企業取新航和捨馬航,除了新航價格更競爭性,寄艙重量更慷慨,相信是鎖定企業抉擇的重點!(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文:張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