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升息”是2015年最強力的磁鐵,從世界各地吸走大量資金。在炒作了一年後,美國聯儲局終於在2015年12月升息0.25%。
大家以為,投資機構從新興市場提款後,資金可能回流美國,可是3大指數2015年表現其實並不起眼,甚至可說是慘澹經營。
總結全年,道瓊斯工商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分別下跌2.3%和1.0%,唯有納斯達克指數上揚5.7%。
美國債市呢?幾乎沒有變化,指標10年期美國國債回酬率報2.305%,比較2014年是2.173%。
美國資金市場發達,回流資金可能還有其他選擇,但如果股市和債市兩大代表工具表現都是平平無奇,那麼資金都到哪兒去了?
最有可能的是投資機構都抱守現金,寧願虧本或少賺,大手甩賣資產。
美國去年5月宣示計劃升息,鬧了許久,終於升息0.25%,不少投資機構原本打算好好回美國大撈一筆,卻發現情況不太對勁,所以寧願選現金不選股債。
如果大家注意到的話,在聯儲局去年5月放話打算結束量寬政策(QE),到後來連續幾次召開議息會議,主席葉倫和其他地區聯儲主席都一再強調,唯有美國經濟和物價穩定,指標利率才可能調高。
如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新興經濟體認為,聯儲局展延升息,是避免世界經濟和市場震盪,顯然太看得起他們了,精打細算的美國人怎麼可能太過在乎他人安危呢?聯儲局是美國的中央銀行,不是世界的,當然一切以美國利益為前提。
既然聯儲局終於在2015年底啟動升息,來到2016年,到底會“逐步”升息幾次?
雖然分析員準確預測的次數不多,但他們隸屬投資機構,至少反映了所謂的“市場意見”。根據《路透社》的調查,分析員預期聯儲局2016年只會升息3次,因為美國以至全球經濟的前景都“不是特別樂觀”。
這份訪問超過90位分析員的調查顯示,2016年美國經濟成長預測中值是2.5%,低於一年前估計的2.8%預測。
《華爾街日報》的調查則顯示,經濟學家估計,美國經濟2016年衰退的機率是17%,為3年來最高。80%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面臨“下行風險”。
目前,經濟放緩風險升溫的是以中國為主的新興經濟體,美國作為內需導向經濟體,抵禦外圍風險能力強韌。如果聯儲局真的因為擔心美國經濟減緩,而延後,甚至不在2016年升息,局勢可能不妙了。
美國經濟放緩是壞事,不升息總是好事了吧?至少資金流出可能放慢。正如以上所說,投資機構目前多以現金為重,即使美國今年不升息,他們只要有機會,還是會拋出手中的新興市場資產。
就馬股而言,除了美國升息這塊磁鐵,外資大量流出馬股,原因還包括油價、政治風險等。不過,投資者其實無須過分擔心,因為股市獲得200億令吉救市基金的護盤,加上政府相關投資機構(GLIC)隨時候命,相信跌勢不會比區域股市來得大。
當然,以上所說,主要是以30隻富時綜指成份股為主,其他小資本股的投資者,還是建議大家多加保重,努力加餐飯。(星洲日報/焦點評析:王寶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