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大跌令政府收入大減,左減減、右加加,絞盡腦汁都必需把赤字保持在3.1%,最後突發奇想,不如就增加外勞人頭稅吧。
上週日,政府在毫無預警下調漲6大領域的外勞人頭稅,預計可增加25億令吉稅收,“增強”大馬經濟。
消息一出讓僱主及許多組織罵聲連連,畢竟這次調漲人頭稅幅度太大,除了自家使用的女傭之外,其他領域“隨隨便便”就調漲35%以上,相較於在2011年時每人一律調漲50令吉,這次似乎“殺紅了眼”。
在所有的領域當中,最慘的莫過於農業,從原本的410令吉漲至1千500令吉,漲幅為265%。
根據博特拉大學在2011年進行的民調,收入最高的農民位於雪蘭莪,平均每戶人家的月收入為4千895令吉,接著是檳城、登嘉樓及吉打,收入最低的是吉蘭丹,平均每月收入只有1千824令吉。
向收入較為高的城市人開刀後,這回矛頭轉向低收入階層,一條大道調漲1令吉已經讓城市人吃不消,對於收入原已低於平均的農民,每年忽然增加1千零90令吉的開銷(相等於每天3令吉),農民又怎麼可能受得了。
消費者吃貴菜已經是不能避免的事,對於有規模經濟撐腰的大業主,人頭稅調漲侵蝕賺幅後大可漲價,畢竟靠大規模生產,調漲一定幅度就能收回人頭稅,但對於沒有議價能力的小農民,是要如何才能生存下去?
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說:“政府調漲和向外勞徵收外勞人頭稅是理所當然的事。”
沒辦法,這群缺乏聲音的小農民,看來也只能硬啃這塊骨頭了。(星洲日報/財經小品‧作者:陳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