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數十年前,來自巴生的前雪州行政議員拿督童國模,在吉隆坡大都會中,發揮了“與天比高”的抱負;一棟棟直插雲霄的公寓拔地而起,在高樓公寓發展與開發上獨領風騷數十年!
爾後,公寓的發展益發多元,除由當初追求住宅的舒適自在,從高俯瞰璀璨夜景等享受;社區中亦盡享購物商場與酒店般之奢華,基於地點適中免跋涉之苦,年輕有金上班族以坐擁一小單位為滿足。
當然,能化腐朽為神奇的發展商更令人肅然起敬,這包括把廢礦地化為渡假村勝地的碩彥,當中以丹斯里謝富年首開先河,後來丹斯里李深靜、李金友在這方面亦有佳作。
這些在廢礦地、礦湖築起的酒店和渡假村,90年代國運鼎盛時,還成了全球領袖薈聚之地,冠蓋雲集、衣香鬢影,一時無兩。
最新趨勢之中,大馬建築商、發展商也把觸角由空間、土地、廢礦湖,轉至領海。早前波德申海濱一些渡假村計劃、雪邦黃金海岸棕櫚樹型海上度假屋,近期馬六甲濱海乃至柔佛,人們也與海爭地,透過填海方式構築起各種發展計劃,來一圓人們奢華無底的夢想!
東方花園檳榔嶼,最近一系列向海爭地的大型發展計劃乃至屋業計劃,也引起當地環保人士的格外關注。
填海計劃不僅關係到州政府、發展商,靠海過活的相關利益者,因此推崇永續發展的州政府和監管海洋生態、環境生態的聯邦團體,宜從各個角度檢測,在發展的過程中把破壞降至最低。
其實,與海爭地的發展計劃,在低窪國度的荷蘭由來很久,荷蘭著名牛乳產區部份牧牛之地,亦是透過填海而來。在阿聯酋長國迪拜,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的棕櫚島,亦是從填地而構築起來。除此,蕞爾小國摩納哥,其行政區內的豐維耶(Fontvieille)靠填海擴大疆土。
比較接近亞洲的與海爭地計劃,是香港擴建機場跑道的填海擴地計劃,當初在籌建時曾對環境評估而提出消減衝擊之緩解措施。然而,若緩解措施未獲嚴正實施,環保人士警告,周遭海域討喜的粉紅中華海豚數量可能由2003年158隻跌至約60隻。
除了對環境與生態構成危害,向海爭地式的發展,具有一定風險,在火山或海嘯地帶容易造成液化而瓦解,一般地區則潛藏沈陷風險。
或許,這是冒險家的天堂!相對的,天堂與地獄的距離也很近!這全系於人們的抉擇。(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文:張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