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財經評論

視為當然

Tan KW
Publish date: Wed, 02 Mar 2016, 10:22 PM

2016-03-02 19:14

  •  

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華麗閉幕,雖然多元性課題一直圍繞著這個全球最受矚目的電影盛事,但世人似乎更關心屢次衝奧失敗的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是否能抱回小金人。

 

還好小李這次終於成功不負眾望,將小金人抱回家,但他在領獎時卻未如預期般激動,也未對自我奮鬥史著墨太多,反而在感言裡提及“請不要將地球的一切視為理為當然”,呼吁外界重視日趨嚴重的暖化課題。

 

其實,小李向來提倡環保,更曾製作環保紀錄片《第11小時》來呼吁世人重視環保課題,但用自己期盼已久的榮耀時刻來呼吁環保,著實叫人意外。

 

不過,這畢竟是財經專欄,我們實在不便一一細數小李為環保事業的種種付出,因此我們還是轉個焦點,好好討論下環境與現代經濟的關係。

 

曾經看過某套紀錄片,片中以“碳”為主題,帶出人類為追求經濟和文明的不斷發展,對能源資源的追求從最初的木材、木炭到煤炭,最後演進到石油,通過不斷燃燒能源帶動經濟增長,也因此釋放出越來越高的“碳”,對環境的污染也日趨嚴重。

 

在這個追求數字的時代,各國為了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不斷地消耗有限的天然資源來取得高成長,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蹟也就此誕生,從一度風光無限的金磚四國(BRIC)到薄荷四國(MINT),那一個不是遵循這一套不敗的成功秘訣。

 

天然資源或經濟增長犧牲品

只是,我們都被一剎那美麗的經濟增長數字給迷倒了,卻忘了那蔚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翠綠的山巒都已成為高速經濟增長的犧牲品。

 

從經濟學來說,企業都是追求最大獲利的,而追求利益和經濟效益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外部性”(Externality)這種副產品,但並不是所有的“外部性”都是負面的,有的時候這種外部效應也會產生有利影響,其中教育和安全就能提高社會生產力。

 

不過,我們現在談到“外部性”,更多的時候與不利影響相掛勾,其中就包括環境污染,以及犯罪率增加,從而降低社會生產力,但卻沒有思考為何經濟發展帶來的“外部性”因素弊多於利。

 

就拿我國來說,經濟快速增長確實帶來了正面的“外部性”,教育水平的提昇大大強化了生產力,同時教育也帶來了更好的科技創新,讓資源攫取更為輕而易舉,顯然教育的提昇非但沒有提高大眾對環保的意識,反而成為加速環境惡化的幫兇。

 

經濟本來就一張白紙,增長率是通過人為因素的不斷上色美化而成,當你利用開採鋁礦而出的紅土、砍伐樹木取得的綠色,甚至是製造加工所得的黑色來為經濟增長增添了諸多色彩,同時間手上沾染的顏料可能也更多,需要用更久的時間才能清洗乾淨,只是我們還要多久,甚至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洗淨呢?(星洲日報/焦點評析‧作者:洪建文)



點看全文:http://biz.sinchew.com.my/node/132300#ixzz41ktXVe00 

More articles on 星洲財經評論
郑钦亮.冬铁猫山王站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林瑞源.敦马的困境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振威.中等收入陷阱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晓虹.东铁话东西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王宝钦‧FGV始知盘中餐

Created by Tan KW | Jan 24, 2019

王宝钦‧卖地寻租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洪建文‧数字会说话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Discussions
1 person likes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