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者會把廠房的機器及空間使用率最大化,製造的產品也儘量提高附加價值,一來產品的價格可以調高,取得較佳的賺幅,二來,客戶也願意額外多掏一些錢,取得更好的價值,可謂雙贏局面。
在產品上,企業都會竭盡所能的提高效率,以期達到更好的效果,在商言商,在不傷害任何一方的利益為前提之下,這並沒有甚麼不妥的地方,畢竟提高附加價值,可謂公司賺取佳譽,也因此,企業不斷努力提高附加價值。
同樣的道理,在職場上的打工族,也必須善用工作的條件,為自己打造更好的附加價值,方有機會取得更好待遇。
看過不少企業家的傳記,大部份人在白手起家以前,也當過上班族。在工作期間,不斷學習該行業所有的技能。待時機成熟之時,再另起爐灶,當上了創業者,有者的規模甚至超越了前東家。如果,這些企業家,當初只是帶有朝九晚五的心態工作,沒有把打工所提供的附加價值學習起來,相信他們也難以取得今日輝煌的成就。
由此可見,不管是人或產品,只要提高了附加價值,自然可以吸引大眾的目光。身邊不少友人,總是埋怨工作不如意,稍有不順心者,更是三不五時就頻頻跳槽。試問,這樣的態度,如何能被委以重任呢?再說頻繁跳槽的打工族,也賦予人們一種“不能挨”的感覺,相信在求職過程,也必然會碰釘子。
其實職場上難免會有不如人意之處,但懂得如何發掘工作的附加價值,並加以最大化,必然能闖出不一樣的成就,但又有多少人願意花時間探索工作可帶來的附加價值呢?(星洲日報/財經小品‧作者:謝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