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大馬經濟局勢很詭異,至少從目前數據及走勢來看,現實狀況與資本市場出現了矛盾點,連市場分析員也很難說得準,接下來大馬的經濟面貌,會是谷底回揚,還是繼續衰退。
馬股衝破1千700點、馬幣兌美元走強至4水平,靠的是外資;原棕油期貨每噸上探至2千600令吉以上,專家歸功於熱死人的天氣;原油價回升至每桶40美元左右水平,則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凍產舉措息息相關。
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利好,並非由實際需求和基本面帶動,而是受無法掌控的外圍因素牽制,如美國升息、歐洲寬鬆政策及日本負利率,讓原本因美國收水而緊縮的資本市場再度膨脹,重複上演熱錢流向新興市場的劇情。
如果說,這些正面外圍因素逐一消退,或者突然因某件事而泡沫化,在沒有明確需求支撐下,馬股、馬幣、原棕油、油氣業及出口領域是否還能夠繼續享有這些甜頭,毫無阻礙的向上攀升呢?
現實中,資本市場緊縮及原油價走跌幾乎是同步發生,各種狀況從近年開始發酵,先是銀行貸款放緩、上市活動減少、股市動盪、企業掀裁員風,再來就是政府砍津貼、增稅賦,藉此削減開銷及增加國庫收入,確保財赤不再惡化。
今年頭3個月,政府已調漲了煙草稅、酒稅及外勞人頭稅,另外還削減了麵粉津貼、高教開銷。
這兩者負面效應交叉影響,令內需、私人投資放緩,而目前的資本市場又在熱錢支配下蠢蠢欲動,出現各自發展的姿態,若如今你還是以期待牛市的心態投資,未來它帶給你的不只是高風險,更有可能是一場無法全身而退的災難。(星洲日報/財經小品‧作者:郭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