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歐洲國家、日本、新加坡為低通膨或通縮數據煩惱的時候,大馬通膨卻連續兩個月創新高,繼1月的3.5%通膨率,2月再度走高,甚至超越市場預測,年增4.2%,令經濟學家頗感意外。
消費價格指數(CPI)是衡量一個國家通膨率的主要指標,一般上,超過3%才算通貨膨脹,一旦高於5%將視為嚴重通膨,這個數據無論過高或過低都不受投資者歡迎。
大馬2月CPI距離5%門檻僅0.8%,如果說4%是一個重要指標,很明顯的,我們的通膨率已超出穩定水平,朝有點不受控制的方向發展,如果政府再繼續合理化津貼,如調整過路費、取消一些基本食品津貼,或者是決定調高消費稅率,大馬接下來的通膨不漲也難。
2月通膨走高尚且可以把之歸咎於農曆新年效應,物價走揚還算有跡可尋,畢竟華人過年總是大吃大喝,需求增加造成一些食品價格上漲,都在意料之內,尤其是一些進口物品,受馬幣貶值影響,價格走高10至20%也不出奇。
除了常規季節效應,4.2%通膨數據也帶出令人不安的訊息,因這意味目前大馬的消費動力多數來自佳節慶典,東西變貴,生活費高漲,沒有過年過節,人們並不敢亂花錢。
如果接下來謹慎消費情緒依舊,通膨率卻高居不下,很明顯的,這不是由實際市場需求帶動,而是受間接成本、結構性漲價等人為因素驅使,令大馬陷入高通膨假象而不自知。(星洲日報/財經小品‧作者:郭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