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到旱季的3月天,居住的社區附近,就已有從事農耕的印尼後裔或其他種族耕種業者,以印尼慣用的燒芭方式,清理以黃梨著名的泥炭地。
這種活動時常造成人們困擾,以為印尼煙霾這麼快又重臨;不過,知道實情者,都會立刻聯想那是佐漢士迪亞、西讓江附近農民幹的好事,有時類似公開焚燒活動更發生在國民學校旁邊,其膽大妄為程度,幾乎直把大馬環境局(DOE)與相關執法當局當“跛腳鴨”!
在4月天,上述活動有時也在深夜偷偷進行,深夜臨睡前空氣素質還好,翌日一早醒來但見煙霧繚繞,加上燒焦味濃烈,那肯定不會是印尼遠道越界的煙霾。
最近雖受巴生市議會收集到證物而沈寂一時,夜間焚燒活動持續上演,這類活動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甚至干擾人們健康影響出勤與上課,而大馬當局經歷數十年看來仍無法找到良好杜絕方案。
在印尼,若是有種植公司,因不環保的營運而導致棕油永續發展圓桌會議(RSPO)認證資格遭終止,所涉公司商譽與未來損失將很慘重!
在大馬,為杜絕連年不斷的農業燒芭活動,除了靠環境局的執法外,大馬農產品的永續認證(RSAP)是個方向,佐漢士迪亞(JOHAN SETIA)乃至鄰近西讓江之農產品,應是農業部實施此計劃的先驅試點。
除此,也應對農產品出處進行標籤,這樣消費者不僅有所選擇。同時,土地局的介入監督和發揮執法功能,相信能減緩人們長年周而復始的煙霾困擾。(星洲日報/財經小品‧作者:張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