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則來,不合則去,這是千年不變的定例。最近,馬航(MAS)和千挑萬選的首席執行員(CEO)慕勒宣告“分手”,整個財經界為之震動,媒體們爭相報道,各方也紛紛揣測其離職的實際原因。
慕勒在2015年5月1日正式走馬上任,成為馬航歷史上首位外籍CEO,正式對這家連年虧損的航空公司展開急救。想起當初,慕勒不懼壓力將工會視為眼中釘的裁員和重組計劃進行到底,現在馬航好不容易稍有起色,他卻在上任不足1年就選擇離去,難免讓人懷疑為何當初的情投意合,會演變成今日各分東西的局面?
據悉,穆勒在致給員工的公開信中指出,是基於“無法控制的個人理由”選擇辭職,但他沒有詳細說明原因,因此箇中是否另有隱情?
如果為慕勒制定“離職”原因表,壓力肯定排在首位。畢竟馬航已連年虧損,加上意外連連,消費者信心大受打擊,如何帶領這家航空公司重新振翅高飛,就已經壓力不小了,還得面對大股東國庫控股(Khazanah)嚴苛的目標壓力,甚至是員工和客戶端的壓力,壓力不爆煲才怪。
就算慕勒抗壓性高,恐怕也過不了文化衝擊這關。慕勒是個吃西餐長大的外國人,要在一家以“椰漿飯”飛機餐聞名的航空公司上班,對比已經非常鮮明瞭。
更糟的是,在政府的護蔭下,馬航的官僚主義可能已經滲入骨髓,偏偏慕勒接受的是“效率至上”的管理教育,如何將根深蒂固的官僚主義連根拔起就已經很考功夫了,還要應對龐大的反撲勢力,恐怕更叫他心力交瘁。
這兩樣還不可怕,最可怕的無形的手伸入干預。雖然CEO是一家企業的最高統帥,但統帥之上還有董事部、大股東諸多的勢力盤據,只要一隻手伸進來干預,其他手也會有樣學樣,在錯綜複雜的爭權鬥力下,綁手綁腳的CEO如何能自由發揮呢?
不過,慕勒去意堅決,口風也很緊,我們還來追究他離職原因意義著實不大,不如多關心命運多舛的馬航該何去何從吧。
這隻小鳥羽翼漸漸豐滿,準備開始學飛,結果媽媽卻不告而別了,你覺得這隻小鳥的結局會是怎樣?(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文:洪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