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MAS)首席執行員慕勒9月卸任,引來陣陣漣漪,一來因為上任不到一年,二來馬航業務剛有起色,他突然辭職,肯定招致無數流言蜚語。
相比下,業績更慘澹,展望更不明朗的難兄難弟--普騰(Proton),雖然首席執行員4月起換人,卻遭到市場冷待,簡直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慕勒在內部匯報會上說,他是基於無法控制的私人理由而離開,與政治無關。歐美國家注重隱私,特別是家庭,因此他呈辭而不願坦承真正原因,極有可能與家庭有關,外人不便干涉,也不應過問。
慕勒卸下首席執行員後,將繼續擔任非執行董事,為馬航轉型計劃提供意見。
慕勒選在此時離開馬航,其中一項原因可能是他已經率領這家滿目瘡痍的國營公司,渡過重組計劃最為艱難的起步階段。
在他主導下,馬航裁退三分一員工,並大量縮減航線與航班,早前更透過與阿聯酋航空結盟,將業務模式調整為區域航空,成功讓馬航在今年2月擺脫多年低潮,首次獲得月度盈利。
既然慕勒的計劃奏效,馬航沒有理由放棄,因此新首席執行員的最佳人選是慕勒委任的首席營運員,他一手提攜的彼得貝洛。
儘管彼得貝洛的“老外”身份是最大阻力,但國庫控股(Khazanah)願意禮賢下士,委任慕勒整頓馬航,再一次選中“老外”,一點也不出奇。
馬航轉型已無退路
慕勒推出的措施啟動後,馬航的轉型計劃已無退路,如果進展順利,極有可能延續2月賺錢的步伐,讓馬航重新展翅高飛。
相對於方向明確的馬航,一週只能賣出200輛汽車的普騰,雖然獲得政府委派拿督斯里依德里斯為首的委員會監督轉型計劃,但這位曾因整頓馬航而一舉成名的高手,如何推動普騰重新啟動引擎,實在令人好奇,因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從4月1日起,拿督阿末弗亞將擔任普騰首席執行員兼執行董事。他是普騰母公司多元資源工業(DRBHCOM,1619,主板工業產品組)的首席營運員(金融及企業),曾經擔任ASTRO公司(ASTRO,6399,主板貿服組)首席財務員。
依阿末弗亞的履歷來看,他可能更擅長於財務管理,絕對有能力應付政府提供15億令吉優惠貸款附帶而來的種種條件,可是普騰的財務困境,衍生自業務困境,他可以提出哪些可靠的轉型計劃?
普騰前顧問敦馬哈迪受訪時說,一般上,普騰一週賣出4千輛左右的汽車,後來逐步跌至一週2千輛,最近再降到一週200輛,“一週只有200輛汽車銷量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根本無法理解”。此外,馬哈迪也不理解IRIZ和Suprima S銷量不如預期的原因。
儘管如此,馬哈迪依然相信,普騰可以生存。
汽車業問題不少,包括成本增加、匯率波動,以及銀行收緊貸款等,作為依靠製造與經銷汽車而存活的普騰,固然無法逃避這些問題,更深遠的疑難卻是如何以消費者願意承擔的價格,銷售素質優良的汽車。
很多汽車公司都做得比普騰好,這是事實,普騰既然選擇繼續戰鬥,就沒有理由要求獲得國內外對手的寬待,而是應該設法在有限的種種條件下,交出符合國人對國產車預期的成績。
不改變思維
普騰難生存
正如馬哈迪所說,普騰的產品確實大有改善,但主要是因為過去的產品太過糟糕。在汽車公司進步神速的市場上,單單交出合格的功課已經不足夠,普騰不改變思維,就不可能生存。
慕勒離開,馬航可能繼續振翅;阿末弗亞到來,普騰可以做得更好嗎?(星洲日報/焦點評析‧作者:王寶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