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業內人士、產業顧問或專家說,不論在任何時候:“房產是可以考慮的投資選擇,因為產業本身具備抗跌要素。”
這番話的確沒有錯,只是不同的時機,需要考量的因素會有所不同,個人具備投資產業的條件,也必須加以調整,以配合客觀市場的演變。
大家最常聽到的不外是:投資產業離不開地點,好的地點,即使比其他地點貴一些,還是值得考慮投資,這是難以推翻的真理。
試想想,假如買了一個在地點欠佳的房產,雖然價格比較便宜,可是,想要吸引租戶的目光卻很困難,這個時候投資有關房產者,相信會很懊惱,長期不如短痛,賣掉吧,萬萬想不到折價脫售,也無法物色到買家,這應該是投資失敗的例子。
心想不如自己搬去住,但是,交通不方便,必須有車代步才行,而且還有許多業主讓屋子空置,膽子再大的人也需要三思。
以上的舉例並非指房產是不好的投資工具,而是說投資產業,必須重視產業所在地點的要素。說到地點,其實還有其他附帶條件,地點位置好,也必須有完善的基本設施加以配合;同時,出入交通方便,坐落在過於擁擠的鬧市,未必適合個人居住,也許適合做為旅客的短暫居所。
短暫租戶需要的是前往火車站、巴士站、輕快鐵站,機場快鐵站不會太遠,當然,一件產業不可能具備所有相關條件,如果能靠近其中兩個或三個主要公共設施,應該就已經很不錯了。
每個人投資產業的出發點各有不同,有些人買來對衝通貨膨脹、有些人作為養老住宿、也有些人買來賺取被動收入,在不同出發點的情況下,需要考量的因素也有所不同。
假如是買來賺取被動收入,那麼需要選擇靠近學院,輕快鐵站的地區,方便出租給未有轎車的學生和上班族,如果是買來做為退休養老的住宿,那麼,應該考慮靠近百貨商場、醫院或診所、免費巴士川行路線的地區。
當然,也有些人會選擇到郊外購買養老房產,這裡空氣比較清新、房產價格也比較便宜,商店租金相對來說比城市低,生活起居、伙食、日用品的價格應該也比較便宜。
不過,如果買來還沒搬去住,考慮暫時出租,一般來說,回酬並不理想,租金收入並不多,許多時候,租金未必足以概括房屋出租,日後收回來需要的整修費。
因此,在房屋空置期間,可以作為週末或假日房屋,只是必須經常去小住和照顧,好比說剪草,避免爬行動物前來“作客”,同時也可避免被附近其他人士暫時“占用”,他們可能會將房屋的鐵門推開,然後作為其車房、堆貨等用途。
假設是投資這類房產,本身必須要有一定的財力,因為在房產單位空置期間,資金的回酬是零,因此,投資抗跌工具,也需要有充裕的現金儲備;儘管這筆錢沒有帶給個人投資回酬,但也不會影響個人的生活與開銷步伐,這才是投資者應具備的條件。(星洲日報/焦點評析‧作者:鄭碧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