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以为“贸易战”只发生在美国和中国之间时,大马和欧盟早已另开战场。
欧盟宣布抵制以“不可持续方式”生产的棕油产品后,首相敦马哈迪上周说:“我认为我们会停止购买一些欧盟产品,这是我们能够做出的回应。”
先不说政策常常U转的剧情会否重演,首相这番回应,乍看之下显得十分情绪化,不太适合处理贸易争端。
欧盟是大马主要贸易伙伴,2018年数据显示,大马与欧盟的贸易总额为1833亿7000万令吉,按年增加4.8%,其中大马出口到欧盟物品的总值提高3.5%,达986亿令吉。
相较之下,2018年大马对欧盟的进口物品总值增加6.5%,至847亿7000万令吉,主要是电子电器、运输设备、机械、设备和零件等。
当然,大马想要减少进口欧盟产品,选择当然很多,可是有必要撕破脸皮吗?而且,这场所谓的“贸易战”,看起来是的棕油的形象问题。
实际上,大马保留了超过53%森林面积,积极保护马来亚虎、人猿等野生动物,向来也致力于改善棕油生产程序,更设定油棕园面积顶限的法令,这些都是政府改善棕油印象的主要措施。
然而,大马纵然落实再多措施也好,如果世界最大棕油生产国——印尼的生产程序不改善,继续砍伐森林开辟为油棕园,棕油的印象依然落得不环保,无法获得欧洲消费者的青睐。
更重要的是,欧盟所谓的抵制“不可持续方式”生产的棕油纯属空话。《彭博社》曾经引述种植公司高层的谈话报道说,获得环保认证的棕油价格较高,以致乏人问津,最终必须混在无认证棕油中销售。
尽管如此,大马政府不可因而气馁,甚至放弃环保认证的努力,毕竟环保已经成为全球课题,随着中国和印度两大棕油消费国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也会追求更多环保产品,这对“品牌形象”比印尼同业好的大马棕油有利。
处理贸易争端的方法有很多,美国和中国的刀来剑往也能够带来不少启发。
换句话说,大马和欧盟理应有更好的方案处理“棕油贸易战”,而选择情绪化的报复战略,恐怕是层次最低的一种,也不能够解决这个根深蒂固的问题。
KOPI乌 文/王宝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