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两大经济增长点逐步褪色的当下,中国如果能够持续改进政府的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提高法制的效率、改进金融体系的效率,长远的增长前景将非常可观。
按照可能爆发的顺序看,中国经济的三大增长点包括:公共消费型基础建设投资;已有产能的绿化和升级;居民消费。
其中,最有可能在短期内引爆的并可长期依赖的是公共消费型固定资产投资。
要催谷这一增长点,必须在融资渠道上进行创新,允许宏观杠杆率由190%提高至300%,并建立大量的国债等准货币金融工具,以较低利率的长期债券支持大量的投资,同时释放企业融资的渠道和融资的成本。
GDP增速降至7.5%
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比之于3年前出现大幅度下滑,GDP增速已经降到了7.5%左右,名义GDP增速也降到了个位数字。
中国经济到底还有没有潜力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如果有,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应该如何通过改革和创新,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接生?这是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
要回答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必须把中国经济当前的发展阶段放到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来考察。
中国经历36年经济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比排在第三位的日本超出了将近一倍。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当前的人均GDP发展水平按照购买力平价的汇率计算仍然只有美国的20%。
纵观人类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经济体的增长潜力有多大,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该经济体与世界上标杆性发达国家人均GDP的差距。
美国人均GDP最高
近几十年来,在全世界人口总量超过1000万的大国中,美国的人均GDP发展水平始终保持最高,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标杆。
欧洲各国包括德国的人均GDP发展水平,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基本上为美国的80-90%,日本当前是美国的70%(曾经达到过85%),韩国、台湾地区也接近美国的70%。
东亚各经济体追赶美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它们的人均GDP与美国差距较大时,追赶的速度是比较快的;接近美国时,步伐就会放缓。
其基本原因是,差距大的经济体可以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商业经营的模式,更可以向发达国家出口,从而提升本国国民的收入水平。
日本人均GDP在二战之后达到了美国的20%,台湾和韩国的人均GDP则分别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达到美国的20%,在此之后的5到10年间,这些经济体的增速都在8%以上。
因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信心来预测,中国经济在未来的5到10年仍然有接近8%甚至超过8%的增长潜力。
当然,这一潜力需要通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改善来释放。
2049年规模超美国3倍
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有三大发展优势。
第一是作为大国经济,拥有巨大的腹地,不必过分依赖国际市场。
第二是中国经济是一个赶超型、学习型的经济,能不断从发达国家学习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中国经济与80年代末的日本经济不同,仍然有体制创新的原始动力。
中国如果能够持续改进政府的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提高法制的效率、改进金融体系的效率,长远的增长前景将非常可观。
根据我们的测算,到2049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时,中国的人均GDP发展水平(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有可能达到美国的70-75%,总体经济规模将接近美国的3倍左右。
根据这一分析,我们应该看到今天中国经济的一些困难是暂时的,中国应该有底气在今天适当地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经济增长下滑的态势。
这是因为,中国可以通过未来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与此同步上升的国家财力,来弥补当前维系经济增长的一些社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