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行进尾声。对于生成式AI而言,这又是波澜壮阔的一年。
年初Sora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掀起视频生成大模型及应用的开发浪潮。在国内,从大厂巨头、到院校科研机构、再到初创企业,争相杀入视频生成领域。各类产品百花齐放之下,视频生成的技术路线之争也跃上台面。与此同时,基于多模态世界模型探索物理世界的征程在今年提速。目前正聚焦于多模融合,推动多模态大模型走向理解与生成任务统一。
推理模型o1的悄然出世,则更具革命性意义。基于思维链CoT+强化学习这一新范式,o1拉开了推理时计算这一新变革的序幕,新的Scaling Law有望形成,生成式AI正在迈入新的阶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语言模型在狂飙一年多后,一方面加速行业赋能,推动规模落地;另一方面巨头介入掀起价格战和营销战,触发市场洗牌的同时,也有望促进应用层的兴起和创新。
大模型向边端下沉的趋势也日趋明显,推动AI手机、AI PC为代表的AI硬件站上了风口。而GPT-4o与GPT-4o mini的相继问世,不仅将轻量化模型和端侧大模型的开发部署热潮推向新高度,所开创的实时语音交互乃至多模态交互,为端侧设备的交互方式革新指明了方向。不只是AI硬件,在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的推动下,通用机器人的探索也是热浪翻涌。
这一年里,作为支撑大模型运行以及生成式AI应用开发的关键,AI Infra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发展势头强劲。其中,智算集群规模步入万卡量级,并向十万卡迈进;基础软件则是全方位兴起,各类产品层出不穷。
在上述背景下,12月5日-6日,2024中国生成式AI大会(上海站)将正式举行。大会由智一科技旗下智东西、智猩猩共同发起主办,以“智能跃进 创造无限”为主题,计划邀请50+位嘉宾对大模型、AI Infra、端侧生成式AI、AI视频生成与具身智能进行深入分享和探讨,以前瞻性视角为大家解构和把脉生成式AI的技术产品创新、商业落地解法、未来趋势走向与前沿研究焦点。
为此,上海站对两天日程进行了全新设计,将由“主会场峰会+分会场研讨会+展区”组成。其中,主会场将进行大模型峰会、AI Infra峰会,分会场将进行端侧生成式AI、AI视频生成和具身智能三场技术研讨会。此外,上海站同期还将在会场外布设展区,展示生成式AI产业链优秀企业的最新技术、产品与方案。
2024中国生成式AI大会(上海站)是在今年4月18-19日成功举办2024中国生成式AI大会(北京站)的基础上,由智一科技发起主办的又一场生成式AI行业盛会,诚邀大家相聚上海滩!
2024中国生成式AI大会(北京站)今年4月在京圆满收官。大会以“重构世界 奔赴未来”为主题,聚集54位产学研投嘉宾代表同台共探生成式AI全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为业界把握时代脉搏提供原创性、高质量的洞见参考。
大会首日,由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领衔,25位嘉宾围绕大语言模型、视频生成、具身智能、音乐生成、世界模型、垂类行业大模型、AI全栈软件、加速大模型端侧部署等前沿议题,分享最新的研发与实践经验。
大会第二天,29位来自生成式AI前线的学术代表、商业领袖、技术专家、青年学者们,继续分享了对关键技术创新、全栈软件及智算基础设施升级、AI应用落地探索实践、可持续商业模式的趋势洞察。
▲2024中国生成式AI大会(北京站)部分嘉宾
54位产学研投嘉宾代表全程干货爆棚,大会报名咨询人数逾5200人,超过1800位观众到场参会,线上观看人次更是超过850万。参会观众们的热情溢满了1230平方米主会场,连分会场收费制的具身智能、AI智能体技术研讨会和免费开放的中国智算中心创新论坛都座无虚席,展区附近交流讨论声此起彼伏。
与今年4月成功举行的北京站相比,2024中国生成式AI大会(上海站)在日程上也有所升级。两天的大会将进行两场主峰会和三场技术研讨会。
主会场将于12月5日举行大模型峰会,AI Infra峰会将在12月6日进行。在分会场,12月5日下午端侧生成式AI技术研讨会将率先开启;12月6日上午将举行AI视频生成技术研讨会,下午将进行具身智能技术研讨会。
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即日起将为大家陆续揭晓确认参会的嘉宾。今天将公布上海站的首批演讲嘉宾!
1、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 戴国浩
戴国浩,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在内的多个纵横向项目,个人负责经费超千万元。
戴国浩在电路设计自动化、异构计算、体系架构等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千余次。担任Ph.D. Forum at DAC 2024联席主席。获ASP-DAC 2019/ DATE 2024最佳论文奖、DATE 2023/ DAC 2022/ DATE 2018最佳论文提名、WAIC 2022优秀青年论文奖。获WAIC 2022云帆奖、NeurIPS21 BIGANN竞赛全球冠军。
2、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顾家远
顾家远,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师从苏昊教授。201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学院智能科学系。研究方向为具身智能,聚焦于服务于具身智能的三维视觉和可泛化的机器人决策模型,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机器人等国际顶级学会会议(CVPR,NeurIPS,ICLR,ICRA等)上均有发表。参与的项目Open X-Embodiment获得了ICRA 2024的Best Paper Award。同时,他也担任相关领域会议的审稿人,并在RSS,ECCV,CVPR等学术会议上组织过相关的研讨会和教程。
3、腾讯优图实验室天衍研究中心负责人、专家研究员 吴贤
吴贤,腾讯优图实验室天衍研究中心负责人,专家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博士。吴贤博士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自然语言理解,深度机器学习,医学大模型等。吴贤博士在Nature子刊,T-PAMI, NeurIPS, ACL, CVPR等国际顶级杂志会议上发表文章一百余篇,被引用超过5000次,有近50项美国和中国专利。吴贤博士获得过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在国际MSCOCO评测中获得过第一名,也在ICDM知识图谱评测中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在加入腾讯之前,吴贤博士先后供职于IBM研究院和微软人工智能和研究部门。
4、银河通用机器人合伙人、大模型负责人 张直政
张直政,银河通用机器人合伙人,大模型负责人。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主导多个copilot相关的基础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项目的研发,有丰富的AI模型、系统的研究、产品化和管理经验。中科大、哥伦比亚大学CSC联合培养博士生。获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博、安徽省优博、中科大优博、安徽省优秀毕业生等多个奖项。近三年在全球计算机视觉、具身智能、人工智能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5、趣丸科技副总裁 贾朔
贾朔,趣丸科技副总裁,伦敦艺术大学硕士。贾朔带领团队孵化的唱鸭APP首次普及了无弦“弹唱”玩法,降低了“玩音乐”门槛,获得华为最佳应用、小米年度应用。入选文旅部“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十佳案例”。2024年,贾朔带领团队自研的全球首个多模态音乐生成大模型——天谱乐AI,荣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第三届琶洲算法大赛全球总冠军。
6、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数据智能负责人 李广宇
李广宇,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数据智能负责人,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具身智能和自动驾驶行业从业多年,主导构建了多家企业的数据驱动系统,包括滴滴出行多模态驾驶数据挖掘系统,覆盖滴滴百万量级网约车数据,轻舟智航数据驱动系统,支持超40万台乘用车,日均超百万公里的智能驾驶,以及国地共建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数据闭环链路,并率先将多头注意力机制引入多智能体学习领域,大幅提升了数据驱动效率。
7、Jina 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 王楠
王楠博士,Jina AI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博士毕业于德国波鸿大学计算神经科学专业。之后曾在欧洲知名电商Zalando和腾讯公司担任高级算法工程师,负责搜索和推荐业务,并在这些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模型设计、实现和部署经验。
自2020年起创立Jina AI,作为联合创始人兼CTO,王楠博士领导团队开发及开源了神经搜索框架jina。作为Linux Foundation AI&Data基金的TAC成员,他推动DocArray从Linux Foundation AI&DATA毕业。王楠博士组织开发和开源了多个文本和多模态向量模型,全球累计下载量超过1000万。王楠博士热衷于AI技术在搜索领域的实际应用,并且积极推动AI技术的开源发展,他在AI技术领域的杰出贡献使他荣获2023年中国开源先锋33人的称号。
即日起,2024中国生成式AI大会(上海站)的观众报名通道也全面开启。
上海站设置了三类电子门票,分别是免费票、通票和贵宾票。其中,免费票,申请后需经审核通过方可参会;通票和贵宾票均需购买。
大家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泡泡”进行报名申请及购买电子门票。已添加过“泡泡”的老朋友,可以给“泡泡”私信,发送“GenAI24”即可报名。
有演讲需求、会议赞助的专家或企业也可以私信“泡泡”进行咨询。
https://zhidx.com/p/453510.html
Created by Tan KW | Nov 26, 2024
Created by Tan KW | Nov 26, 2024
Created by Tan KW | Nov 26, 2024
Created by Tan KW | Nov 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