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

别让需要者借不到钱‧李治宏

Tan KW
Publish date: Thu, 07 Apr 2016, 02:15 PM

2016-04-07 12:16

 

相信你或许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申请信用卡后,不断接获银行职员的来电,向你“兜售”个人贷款。

虽然你一口拒绝了,但有关银行并不“死心”,不久后你又接获同一家银行,但不同职员的来电,同样来推销个人贷款,或其他银行产品。

也许你一再拒绝,但对方仍会一再来电…。

相信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购物中心、霸级市场,甚至商业大厦底层大厅,看到多家银行同时摆“档口”推销信用卡,不断向路过者游说申请,提出不少

吸引人的条件,甚至附送行李箱等物品,吸引更多人申请。

笔者有一位在银行任职的朋友,甚至因为其银行为了力推个人贷款业务,要他们一周七天皆上班,结果他因担心日后连私人休息时间和空间都失去,愤而辞职。

一边厢,银行大力主打个人贷款和信用卡等消费贷款业务,但另一边厢,银行却收紧房屋、汽车贷款等传统业务。

大马车商公会日前就揭露,银行收紧车贷导致汽车销量下跌,购车贷款拒绝率高达50至70%。

与此同时,欠下高等教育基金贷款、Astro或电话账单者,则会被列入信贷情报服务(CTOS)的系统及国家银行的中央信贷资讯系统(CCRIS),将对他们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带来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CTOS与美国分析公司FICO合作开发的My CTOS SCORE,在今年次季推介,将可更精确的评估借贷者的信贷风险、还债习惯与能力,无疑令银行在

审批贷款申请时,多了一个更全面的“信贷评估神器”。

个人贷款易过关?

可以预见,当贷款申请者付还电话费和astro账单等的记录,也被列入银行是否批准贷款的参考条件之一,今后将有更多汽车、房屋贷款申请者申诉借不到钱,而无法如愿完成“居者有其屋”或有一辆车子代步的梦想。

这将造成真正需要有关贷款的人,无法如愿借贷。

但另一方面,无需银行“利诱”申请个人贷款的人,却可因为银行放贷政策上的“双重标准”,而轻易获取个人贷款。

国家银行对车贷拒绝率高达50%以上的解释是,我国家庭债务高企,而占大部分的就是车贷和房贷。

但国行岂可放任银行为了保持利润和提升业绩,而“烂接”个人贷款及信用卡业务?难道也要等到这类贷款对家庭债务作出“重大贡献”才收紧银根?

笔者曾亲身经历过欲借房贷却差点无法如愿,无需个人贷款却频频接获银行“兜售”的经历,算是金融政策“双重标准”的受害者。

我相信也有不少人跟我一样“受害”,奉劝国行须认真看待这种放贷歪风,别让更多真正需要贷款的人借不到钱!

李治宏 南洋商报副新闻编辑

 

http://www.nanyang.com/node/756070?tid=743

 

More articles on 雄才大略
Discussions
1 person likes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