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者打电话给我,聊起无人商店这课题,问问我的看法。我说,我对这新概念没研究,讲出来怕得罪人。他说,其实市场上也没多少人了解无人商店,但说无妨。
我在杂志和电视上,看到一些有关亚马逊无人商店的专题报道,发觉“Amazon go”所用的科技非常先进,因为它涉及了三大最新技术:电脑视觉、深度学习演算法,和类似无人驾驶汽车的感测器的融合,而且还只是在亚马逊的总部实验性运营,因为这种技术并不是一种轻松而能低成本复制的成熟技术,更何况贝佐斯背着颠覆零售业的使命,并不是单单追求运营数字那么简单。
所以,我非常惊讶为什么马来西亚竟然出现了多家无人商店,难道她们有比亚马逊更强大的先进技术?
我想很多人都想“饮头啖汤”而勉强把中国的山寨技术带进来。别忘了,中国抢头香的上海无人便利商店已经关门大吉,当然她们说是败给了太热的天气……
我不是太看好马来西亚的无人商店,原因其实浅而易见。
无人商店的推出,首先是要取代人力。但成立一家无人商店的成本,肯定比一般的便利商店高,因为高科技设备所费不菲,而其所贩卖的商品又不能比一般便利商店贵,否则热潮一过,消费者不会再买单。
切忌矫枉过正
根据一些投资报告,7/11的人力成本只占营收的1.8%(网上的数据),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加上无人商店必须切割一些须要人力服务的项目,取舍之间,减了人力也少了人力所带来的收入,这一点似乎没什么“着数”。
更何况零售业是服务行业,少了“人”的服务业,再也不能称之为服务业了!
我个人认为,利用人工智能(AI)减少人力是绝对有必要的,但为了无人而无人,就有点矫枉过正。
我国的无人商店应该是由便利商店或零售业巨头来布局,才比较有商业价值和连贯性,但由行外人来经营就太冒险了。
时机是成功关键
无人商店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会成为主流,但目前因为技术和一些客观因素,还不是投入的好时机。
开自助洗衣店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几年前就开始做无人商店了,他们才是无人商店鼻祖,哈哈,想想也有道理。
零售业要规模化,才能产生经济效益,要进入这领域必须有长期抗战的决心,不知道启动无人商店的业者,有没有这种心理准备。
记得曾经在Ted听过一个蛮有意思的演讲,演说者说他们做了一个统计,时机其实才是成功的关键,创新者未必一定成功,而追随者也未必没有机会,苹果的乔布斯就是典型的例子。
个人电脑不是苹果发明的,但乔布斯另辟蹊径,把苹果电脑和其他品牌区分开来,更因而吸引了大批死忠粉丝。
他是手机业的后来者,却非常有远见地把行动电话和电脑结合,然后称之为智慧型手机,今天行动电话的方便性,甚至彻底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都拜他所赐。
平板电脑早就被开发出来,甚至iPad这词也是一家面临倒闭的台企的知识产权,苹果用5000万美元(约1.95亿令吉)把她买下,让这家公司咸鱼翻身,而从此iPad成了平板电脑的代名词。
成功不急在一时,时机才是关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