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Articles to Share

[转贴] 全球首次 2030年料商业开采 中国在南海采获可燃冰

Tan KW
Publish date: Sat, 20 May 2017, 11:10 AM
Tan KW
0 503,018
Good.

可燃冰被视为人类“未来的能源”。

从跟跑到领先世界,中国开采新能源有大突破。中国国土资源部昨宣布,正在南中国海北部神狐海域(距离香港285公里)试采可燃冰(甲烷水合物)获得成功,这是全球首次在海域可燃冰试采中成功连续稳定产出天然气。中国有望在2030年前展开可燃冰商业开发。

中国自主制造、全球最大的双井架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一号”,3月底开始在珠海东南320公里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深1266米的海床试采可燃冰。

美日加印积极开采

自本月10日成功从海底200多米的可燃冰矿藏中开采出天然气,至昨天已持续8天,累计产出超过12万立方米,产量稳定,甲烷含量达99.5%,完成预定目标。此前中国已成功实现陆地可燃冰试采。

今次海域试采的是占全球九成以上的泥质粉砂类型矿藏,开发难度最高,主要是砂细导致渗透率更差,同时中国的可燃冰水深大、埋层浅,施工更难,中国的突破值得全球借鉴。

目前美国、日本、加拿大和印度等都积极研究开采可燃冰,中国是唯一可以连续一周从海域可燃冰获取天然气的国家。日本曾于2013年试采,但6天后泥沙堵住钻井通道,试采因而停止。

今次中国是利用自主研发的一套水、沙、气分离核心技术,将天然气取出,同时实现了可燃冰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完全自主创新。

中国1998年开始可燃冰研究,不到20年就从空白到领先全球。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称,若能开发利用可燃冰,将提高中国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改善能源资源结构,大大降低对外依存度。

据悉,中国试采团队将在附近海域进行不同矿区和类别的试采,为在2030年前的商业开发打下基础。

官媒报道,中国目前预测全国可燃冰资源量相当1000亿吨石油,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及东北冻土带,其中海域预测远景资源量达800亿吨油当量。保守估计,按当前消耗水平,可满足国内近200年的能源需求。

探索商业化路径

日本重启提取甲烷

日本也积极探索可燃冰的资源,爱知县渥美半岛近海约80公里处近日开始实施从海底新型资源“甲烷水合物”(又称可燃冰)中提取甲烷气体的试验。

日本2013年在同一海域世界上首次成功提取甲烷气体,时隔4年,首日也成功提取。这次旨在检验长时间提取等情况下的技术性问题,为民间企业实现商业化生产探索路径。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等受经济产业省的委托使用“地球”号深海探测船进行此次试验。可燃冰是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和水的结合物,仅将甲烷作为气体提取。利用从约1000米深的海底设置的向下约300米的两口钻井。

力争连续3到4周提取

前一次调查时沙粒进入钻井,6天后放弃了试验。可燃冰开采技术的开发较计划延迟,这次重新调整所使用的机器,力争实现连续3到4周提取。

日本周边海底广泛蕴藏可燃冰,燃烧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比石油和煤炭少。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页岩气开采等,资源价格在全球范围内呈下降趋势,今后开采可燃冰的收益能否与成本相称预计也将成为讨论课题。

“浓缩版”天然气

4条件形成可燃冰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下形成的固体结晶物质。

呈白色形似冰雪

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呈白色,形似冰雪,可被直接点燃,但实际上多为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

形成可燃冰须具备4个条件,一是温度,适宜温度介乎摄氏0度至10度,最高不能超过20度。

二是压力,在摄氏0度时30个大气压力以上即可;三是气源,需含丰富的天然气;四是适量的水。

可燃冰中有逾99%都是甲烷分子,有如“浓缩版”天然气。理论上,1立方米可燃冰在常温下,可释出164立方米天然气和0.8立方米水。

可燃冰更是洁净能源,燃烧后仅产生小量二氧化碳和水,不似煤炭和石油产品燃烧时释放出粉尘、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170520D0402_noresize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70519/全球首次-2030年料商业开采br-中国在南海采获可燃冰/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1 of 1 comments

Icon8888

I hope they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

Very strong green house gas

Risk of underwater landslide after the solid hydrate is gassified and create vacuum underground

Once leak out we all go Holland

2017-05-20 16:03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