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提起越南,坦白说要不就是从多部获奖电影里看到越南战争的悲惨、要不就是被长辈们不时提醒用餐时要把盘中餐吃得干净,“人家越南船民连饭都没得吃!”
这一项有关个人美德的嘱咐,我倒是一直遵守到现在,吃起东西来尽量把盘里的食物扫光,所以倒也反效果地吃出一个令人懊恼的肚腩来。
后来到美国去念书,典型的一班同学里,有当时已步入中年但还是决定回大学深造的美裔越战退伍军人,也有小时以难民身份(部份还在我国的难民营逗留过)来美入籍的越南裔青年。
其中一位越南裔美女学姐,首次演戏就有幸在大导演奥利佛史东的越战电影《天堂与地下》里当女主角,与大明星汤美李琼斯演对手戏。
为写本文,我特地上网去搜索一下,惊闻此明星学姐竟已在大前年仙游,令人惋惜。
美食东西文化交融
在美国期间,我学会品尝越南美食,不但喜欢那鲜美的牛肉汤粉,也喜欢那夹着类似本地春卷肉的法式长棍面包(我向来就特喜欢这种东西方文化交叉的产物)。
越南食品注重香料的清香与食材的新鲜,近年来我较常到澳洲,也总是找着当地由越南裔经营的餐厅来享受美食,澳洲的高质量蔬果肉类,配上细腻的越式煮法,加上一杯白葡萄酒,实在是人间美味。
在美国时,我几乎每周都要上一两趟坦白说消费不高的越南餐厅,多为来自前南越者所经营,墙上大多挂着前南越的红黄国旗,还有他们的精神领袖、前南越总理阮高祺的照片。
这位阮高祺的穿着特别美观得体,一直到现在还是我的亚洲男士穿着典范,尤其是他一般上以颈巾来代替领带,更是风靡一时。而阮高祺一生身材瘦削,衣着得以贴身,让我至今羡慕不已。
阮高祺在三十多岁时,即通过政变上台,不久后来我国访问。当时,我国的外交礼仪流行为来本地官式访问的外国领导人,封赐最高的“敦”勋衔,而阮高祺也不例外地受封敦,可谓其中一位最年轻的受封敦者。
后来阮高祺流亡美国当寓公,晚年时倒也喜欢常来我国,甚至是在本地去世的,可谓与本地有着不浅的渊源。
我唯一到过越南的一趟,也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次是到河内,还记得所住的酒店所处的那整条街,大多店铺都是制造墓碑的,一出酒店门口向左向右行人道上,都堆满了带有照片的墓碑,心里不禁想起越战的悲壮,又是一阵伤感。
经济与马并驾齐驱
日前根据多家国际权威性的经济研究组织的公布,越南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迈入东盟各国里的中等等级,与我国、新加坡、菲律宾并驾齐驱,一说甚至是业已超越我国。
刚好一位友人传来一则新闻,说有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某富裕的邻国当所谓的马劳,处理废弃物品(俗称倒垃圾)。友人许是要讽刺本地的政经混乱不振,导致国民需要出国当马劳,令人不胜唏嘘云云。
不过,我倒是心平气和地回了一句:“别担心,以后还多了一个选择,也可以到越南去当马劳啊!”
说得可能是残酷了一些,下次再续吧。
视频推荐: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多了选择,可到越南胡逸山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