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朝野兩黨無法達致預算案共識,讓美國政府17年首度停擺動,雖然這對金融市場沒有造成太大的衝擊,但現在“財政懸崖”問題成了市場焦點,美國舉債上限最快料在十月中觸頂之論,令市場紛紛擔心,2011年財政危機引爆的降級戲碼可能再度重演。
2011年8月美國曾因債務上限問題被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下調信用評級,引發全球市場暴跌,若美國國會此次無法在10月17日之前通過協議提高借款上限,美國也料出現債務違約,全球市場可能再現震盪。這也是為何全球股市近期在美國不退市的歡慶風後,又開始陷入“百感交集”的心情。
最令人擔心莫過於是更長遠的經濟問題,因為此景或意味美國政府其實從未就當年面臨的發債上限問題擬出一套解決方案,而是如同處理QE的情況,一直在拖延解決的時間,這不明朗氣氛勢必繼續左右全球經濟士氣。
然而,財政窘境,又何只在華盛頓中醞釀,隔了太平洋,東京,標普上週開始預警,若日本不設法縮減預算赤字,日本的主權信評恐遭降級。
日本今天未償還的債務高達1千兆日圓,佔總經濟規模的兩倍之多,債務比重幾乎是全球之冠,日本7年內恐爆發財政危機的預言不脛而走,催促日本必須向消費稅下手。
那麼,再來看看處於南中國海邊境的亞洲其他國家(包括東盟),這些區域又是否能夠對財政風波置身事外?
早前,不少經濟學家皆直言,亞洲正面臨“雙赤字”(財政和經常賬赤字)的風險,當中,尤以印度和印尼最嚴重,大馬和韓國、泰國一致,成了“雙印”之後最明顯的例子。
以大馬為例,當經常賬盈餘不斷萎縮時,許多經濟學已預言,大馬今年內可能陷入經常賬赤字,再加上大馬長期累積的預算赤字,大馬陷入“雙赤”的泥沼似乎只是遲早的事,這令國際信評機構屢屢對大馬發出警戒。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8月時就曾警告,若大馬的財政改革步伐裹足不前,信貸評級可能從“穩定”降至“負面”。
大馬在2008年時,政府債務僅佔國民生產總值(GDP)的41%,惟在2011年時已增至51%,去年更飆升到53.3%,逼近國家負債的上限。值得一提的是,若將政府所擔保的1千431億令吉包含在內,政府所擔保的債務實際已逼近經濟規模的70%。
大馬去年的預算赤字佔GDP的4.5%,政府放眼今年走低到4%,但卻一直沒有明確的經改方向。更令人擔心的是,大馬的經常賬盈餘因出口低迷而節節敗退,次季經常賬盈餘已自首季的87億令吉,猛挫至26億令吉。
顯然,2008年的金融風暴,在全球亂開“水龍頭”後,現已延伸到財政失序的風險,若處理不當,財政風暴可能一觸即發,“雙債”(國債和家債)高企,“雙赤”料在短期內浮現的大馬亦無法置身事外。
和美國一樣,大馬將在10月25日揭盅的預算案,對國家經濟的影響舉足輕重,隨財政改革已是當務之急,政府調整過度依賴油錢的經濟結構並擴大收入基礎、加強私人投資並降低依賴公共投資開銷、持續逐步削減津貼的方向等,皆已勢在必行,否則,不遠的將來,美國面臨的降級危機勢必也在大馬上演。(星洲日報/財經小品:陳曉雯)
chongkonghui
小市民的我们, 尽量"开源",有空时想办法'节流'.
2013-10-03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