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財經評論

2014年,2014點

Tan KW
Publish date: Tue, 03 Dec 2013, 12:07 PM

 

2013-12-03 11:17


常聽人家說,馬股目前處於歷史新高,立刻進場不划算,畢竟聯儲局即將回收量寬,加上政府減赤政策將打擊馬股上市公司盈利,明年勢必再出現一輪深跌,所以暫時收起現金,待量寬正式退場後才進場準沒錯。

就富時綜指目前1818點水平來說,一般投資者抱有“估值過高”的心態,實在正常不過,畢竟馬股藍籌“平均估值”偏高是舉世公認的事實,可這不代表馬股已經高處不勝寒,相反地,1800點,個人認為已逐漸變成馬股的另一個低點,一個會被越來越多分析員認為適合“趁低吸購”的指標水平。

若說綜指可在2014年突破2014點,一片質疑聲或將立即席捲而來,可實際上,看好綜指會在明年上探2014點的,絕對不止我一個。

要支持上述觀點,我們首先得釐清一項關鍵數據:馬股成份股估值。

綜指成份股目前平均約以2013年15.3倍本益比交易,2014年本益比則介於13.9倍至15倍不等(因各證券行擁有不同盈利預估),比較綜指過去12年平均交易中值為14.8倍本益比,這意味馬股目前以微高於中值的現今本益比交易,但以中值稍低以下的預估本益比交易。

然而,我們須意識上述數據是“平均估值”,即是綜合各成份股估值和比重而得出的中間點,因此只要成份股內擁有一些估值遠高於一般成份股的“成員”,整體估值就會被拉高,反之亦然。

考慮到這點,或許就會發現綜指估值偏高,關鍵原因其實在於擁有許多估值明顯高於中值的大藍籌,如國油氣體(PETGAS,6033,主板工業產品組)、國油貿易(PETDAG,5681,主板貿服組)、合順(UMW,4588,主板消費品組)、綜合保健(IHH,5225,主板貿服組)等本益比超過30倍的股項,估值超過20倍的,更佔綜指成份股至少半數以上。

重點在於,那些估值“驚人”的成份股,幾乎都不是來自佔綜指比重最高的成份領域,合力佔綜指57%比重的3大領域,包括銀行股(27.4%)、種植股(13.58%)和電訊股(16.58%),估值仍處在相對合理的水平,尤其銀行和種植股過去數年不斷因經紀放緩和原棕油價弱勢而欲振乏力,導致相關股項至今表現落後大市。

然而,銀行和種植股的來年盈利展望,卻可說是眾多領域中最受看好的其中兩個,主要因經濟持續復甦帶動領域需求、國行料從明年開始升息,及原棕油價近期開始反彈,為兩大領域股價提供更顯著上漲空間。

若上述兩大領域股價因展望轉好而復甦,那平均股價每漲10%,其餘條件維持不變,理論上將帶動綜指上漲約72點(用兩大領域的41%綜指比重計算),若漲20%,綜指即可上揚144點,諸以類推。

至於4大電訊股,儘管過去數年間已走高不少,但由於盈利同步成長,股票估值目前仍介於2013財政年約20倍至27倍之間,考量電訊業早年進行的現代化網絡工作已到尾聲,來年盈利展望更加明朗,加上其優渥派息率和抗跌性質,來年股價料可繼續穩定成長,間接為綜指加分。(按電訊股約16.58%綜指比重計算,4大電訊股股價平均每漲10%,可協助推高綜指約30點。)

此外,若綜指盈利真能一如市場估計,在來年寫下約9%成長率,那即使綜指保持現有15.3倍估值不變,理應也能夠在明年杪走高至1962點;而在假設平均估值改善至16倍情況下,綜指明年杪的合理水平,將是2051點。

馬股自2008年發生次貸風暴以來,綜指估值就不曾上探16倍水平,而在次貸風暴前,綜指估值曾兩度上探19倍本益比,分別是在2002年和2007年,若全球經濟加快復甦,市場風險胃口提昇,綜指要再突破16倍本益比,絕非難事,尤其當各國規模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政策,讓市場游資異常氾濫之際。

總結上述數據,說馬股能在2014年上探2014點,絕非癡人說夢。

 

More articles on 星洲財經評論
郑钦亮.冬铁猫山王站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林瑞源.敦马的困境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振威.中等收入陷阱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晓虹.东铁话东西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王宝钦‧FGV始知盘中餐

Created by Tan KW | Jan 24, 2019

王宝钦‧卖地寻租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洪建文‧数字会说话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