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9日訊)國家能源(TENAGA,5347,主板貿服組)收購一馬發展有限公司(1MDB)的3B發電廠70%持股,市場如吃驚風散般理解成有“拯救”成份,昨日股價一瀉千里,今日經過一番掙扎,終場成功止瀉回揚。
國家能源今日發表文告強調,接手3B發電廠股權並非“拯救”1MDB,國家能源並未支付任何溢價,且相信這項每度電費不超過26.67仙的發電計劃可以提振業績表現。
肯納格研究認為週四的賣壓是過度的,主要是1MDB的負面印象驅使賣壓,而不是由國家能源基本面驅動賣壓。
MIDF研究指出,國家能源週四遭受賣壓,市場可能解讀這項收購有“拯救”性質。
大眾研究認為,市場負面反應的另一原因,可能是國家能源接手上述計劃並未經過公開競標,而是根據國家能源有能力完成計劃進而直接頒發計劃。
肯納格研究說,自國家能源首席執行員5月中表明有意收購1MDB位於森州宜嘜3B發電站後,國家能源股價深跌超過12%至近期的16%。週四,能源、綠色工藝及水務部長拿督斯里麥西慕證實內閣批准國家能源上述收購後,股價更大挫逾6%至12令吉60仙,也比週三跌了4.26%。
國家能源週五股價最高回揚30仙至12令吉90仙,最低曾跌18仙至12令吉42仙,最後站穩12令吉80仙,閉市漲26仙,成交量達1千278萬7千200股。
3B建造成本110億
能源委員會(E C)是於2014年2月遴選1M D B和伙伴三井物產公司(MITSUI)為3B計劃的屬意競標者,4個月後這個70%和30%持股的財團獲頒發在宜嘜建110億令吉2千兆瓦煤炭發電站。
同時競標上述計劃方包括國家能源、楊禮電力(YTLPOWR,6742,主板基建計劃組)和未重新上市前馬拉科夫(MALAKOF,5264,主板貿服組)。
按照原定計劃,首單位1千瓦發電廠2018年11月建竣,第二單位發電站2019年完成;然而基於1MDB的財務問題,這些計劃都受到延宕。
肯納格說,接管上述計劃未具詳情,包括是否需對1MDB繳付附加款項仍未知;然而,只要是不需付附加款項來接管上述未動工的計劃皆是合理交易。
“營運上來說,3月至6月間每千瓦給予2.25仙回扣,第三季可能增加約5億4千500萬成本;倘若政府的燃油轉嫁制實行到6月以後,首半年的強勁盈利可能是短暫的,未來營運有賴營運效益,燃油成本是滯後6個月才轉嫁。”
安聯星展研究說,國家能源只會支付合理價來接管上述計劃,這也是基於國家可能面臨缺電的“國家利益”考量。
聯昌指出,3B電力資產在未來3年仍不能作出盈利貢獻,然而只要1MDB問題不解決,這項交易就會挫抑投資情緒,並對國家能源股價形成衝擊。
“若1M D B的電力資產仍持續受放大,國家能源早前15倍本益比恐無法達致,下調本益比目標至12.7倍,股價由18令吉42仙下調至15令吉60仙,可“加碼”而仍有很大上漲空間。”
分析:國能基本面強穩
肯納格、聯昌、MIDF、大眾等研究行認為,只要1MDB風暴曠日持久不解決,國家能源持續面臨負面衝擊和賣壓,惟認為國家能源基本面仍牢固,是“趁低累積”良機。
MIDF強調國家能源長遠基本面牢固,特別是全面實施燃油成本轉嫁機制(FCPT)可提振和穩住長遠盈利,維持“買進”評級。
聯昌說:“若1MDB的電力資產仍持續受放大,國家能源早前15倍本益比恐無法達致,下調本益比目標至12.7倍,股價由18令吉42仙下調至15令吉60仙,可加碼,而仍有很大上漲空間。”
傳搶購Edra全球 馬拉科夫等齊跌
一馬發展有限公司(1MDB)宛如“不能說出名字的人”,任何公司與之扯上關係都將招來不幸?
《星報》引述消息人士稱,國家能源、楊忠禮電力、馬拉科夫和合成實業(CIHLDG,2828,主板消費品組)在內的4家公司已釋出收購Edra全球能源的興趣。
市場揣測1MDB或脫售電力資產減債
消息一出,除了國能在歷經週四大跌後,今日上演技術反彈好戲外,其他公司股價普遍下跌,其中合成實業和馬拉科夫全日下挫5仙和6仙,報2令吉38仙和1令吉75仙,楊忠禮電力則倖免於難,微揚2仙至1令吉58仙。
受到1MDB債務危機影響,Edra全球能源首次公開售股(IPO)計劃進行得並不順遂,無法為母公司爭取到更多舒緩債務壓力的時間,讓市場開始揣測1MDB可能直接引進策略夥伴,或脫售電力資產來減債。
截至目前,怡保工程(IJM,3336,主板建筑組)、新加坡Sembcorp工業、沙地Acwa電力國際和菲律賓生力集團等,均已表達了對Edra能源的興趣,但只有上述4家公司與1MDB簽署保密協議,並開始探討Edra全球能源旗下資產。
不過,1MDB究竟能從脫售Edra能源股權中融資多少現金仍不得而知,但Edra能源的企業價值約介於160億至180億令吉之間。
1MDB最大股東——財政部曾在今年3月要求聯昌集團(CIMB,1023,主板金融組)旗下投資銀行臂膀探討脫售Edra全球能源可能,以作為IPO籌措資金來償還高達420億令吉債務的替代選項,但整個計劃卻在數週內取消。(星洲日報/財經‧作者:張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