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現實中的諸多考驗和磨難,往往讓許多人無法如願,所設定的財務目標,儘管已將要求降低幾個等級,卻依然距離目標甚遠。
生活成本不斷上漲,燃料、食品、日用品、電費等支付相應增加,正大大考驗廣大市民福利保障網的耐衝擊度。
假如通膨率在今年達到3.5%的水平,生活成本將居高不下,物價上漲對一個人生活的打擊程度,有賴於一個人的賺錢能力,同時,將敲響他們如何、為何需要妥善管理金錢的警鐘。
大馬消費者聯合會(FOMCA)財政莫哈末尤索夫指出:“精明理財是一門重要的技巧,特別是協助個人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生活,一個人的開銷習性,也是決定他未來生活質量的關鍵。”
“那麼,一個人應如何管理自己的財務?採納怎樣的儲蓄文化?”
他告訴《馬新社》說:“根據各開銷的細分,一個人的薪金或收入,超過半數用來償還債務,進一步借貸以削減生活成本上漲對本身財務的影響效應,並不是正確的方案。”
莫哈末尤索夫指出,目前的家庭債務水平令人感到擔心,這反映多數國人的財務管理還不理想。
根據國家銀行的報告書,在過去的5年,大馬的家庭債務大幅上升,平均年成長率在12%之間。
大馬人已從儲蓄戶轉為債務戶
其中在2010至2013年之間,個人貸款增幅最大,年成長率達21%,佔家庭總債務的16.8%;另外,過去這些年來,國人的儲蓄文化持續走下坡,大馬人已從儲蓄戶轉為債務戶。
儘管財務規劃師說:薪金扣除儲蓄才談開銷,也就是說必須堅守妥善的財務規劃准則,可是,生活成本不斷上漲,有多少人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是每個月都能有盈餘或儲蓄?
莫哈末尤索夫也是雪蘭莪與聯邦直轄區消費者協會的主席。他說,最理想的是,個人在領到薪金後,撥出一小部份收入做為儲蓄。
他補充:“國人可以向合作社、銀行或刷卡應付生活成本的上升,可是,他們往往只支付最低還款額。”
“個人不應忘記,只繳付最低還款,欠款利息繼續累積,最終,還是要通過薪金來支付,對這一批人來說,儘管部份物價上漲並不顯著,可是,他們也將感受到明顯的衝擊。”
在一般的財務規劃,理財師通常建議將薪金的10至20%轉為儲蓄,不過,胥視所賺取的收入而定。
舉個例子,一個人收入2千令吉,應該至少儲存400令吉(收入的20%),其餘的用來概括各項開銷。
他再舉例說明,一名單身的年輕人,將薪金的15%儲蓄起來,其中10%做長期儲蓄,例如日後可用作大筆開銷,如結婚的費用,其餘的5%則作為應急開銷。
他補充:“儲蓄的用途很廣,特別是在意想不到的開銷出現時尤其有用,例如汽車需要整修、或者親人進院,假設汽車整修需要500令吉,親人進院開銷更大,如果沒有儲蓄,個人需另外找錢應急,那會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
“在財務管理,這其實是很好的概念,可是在今天,多數的人只有在花費之後,算算有剩餘的錢才想到儲蓄。”(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教室‧整理:鄭碧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