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大股東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小股東如何招架?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08 Jun 2014, 09:53 PM

 

2014-06-08 19:14

全購?私有化?全購加私有化!?

 

面對升息、合理化津貼等加深經營難度的挑戰,馬股大股東們為何仍繼續選擇買斷上市公司股權?

 

莫非是市場環境其實沒人們想像中那麼糟糕?

 

最重要的是,面對大股東千奇百怪的出招,小股東們該如何招架?

 

本期《投資致富》,就與各位一起環顧馬股今年至今傳出的私有化案例,探索全購案頻傳的隱藏訊息,甚至對馬股的潛在影響,亦要提醒小股東們更瞭解和善用自己的權益,別讓大股東們輕易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馬股公司905家
刷新2003年以來新低

隨全球經濟好轉,商界亦逐漸暖化,嗅到先機的馬股各大股東,開始加快提出全面獻購,試圖藉此提昇持股量,甚至把上市公司佔為己有,結果是:有潛質的馬股上市公司持續減少中。

 

私有化下市數目多過IPO

據《投資致富》統計,今年至今馬股至少有8家上市公司獲大股東提出全面獻購,其中4家已表明會直接選擇私有化;另外,宣佈發行附加股的INIX科技(INIX,0094,創業板科技組)亦表明會在大股東認購附加股導致股權觸碰全購門檻情況下提出全購,不能排除最終被全購的可能性。

 

然而,在大股東積極提出全購之際,今年至今卻只有區區兩宗IPO問世,包括最近上市的7-11控股(SEM,5250,主板貿服組),顯示馬股企業數量整體仍處於“入不敷出”狀態。

 

截至本週五(6日),馬股合計僅剩下905家上市公司,刷新2003年以來新低;同時,若馬股私有化速度持續超越首次公開售股(IPO),預料馬股上市公司規模將很快失守900家,是過去12年來首次跌破900家上市公司大關。

 

對於馬股上市公司數量這些年來不斷減少,抽傭經紀坦言,這個情況導致散戶的選擇越來越少,因為許多有潛質的上市公司均因大股東全購而除牌,一些雖然保持上市地位,但大股東持股猛漲卻明顯壓縮流通量,導致股票不易交易,投資者難以投資。

 

惟他認為,上市公司數量雖可能繼續減少,卻尚未到達無從投資的地步,畢竟馬股仍有許多素質不錯的公司願意繼續上市,而且在宏觀經濟轉好情況之下,馬股上市公司亦將整體受惠,帶動基本面轉好,讓更多公司成為“適合投資”的公司。

 

“扣除約30家PN17和GN3公司,馬股尚有約870家上市公司,即使再扣掉許多財務表現低迷和流通量欠佳的公司,值得投資的公司仍有不少。而由於整體估值不再便宜,投資者應該更謹慎選股,以展望良好且估值仍合理的公司為主。”

 

一些股基本面良好
惟欠缺流通量

另外,他補充馬股上市公司內,目前仍擁有許多基本面良好但欠缺流通量的股項,若相關董事部願意調整股票架構來改善流通量,相信馬股將出現更多優質股。

 

“許多上市公司坐擁巨額保留盈利,甚至比股本高出數倍,而且大股東們的偏高持股導致股票完全不流通,以致難以吸引投資大眾目光;最後,大股東們偶爾會以股票不流通作為私有化的藉口,這實在不應該,因大股東們完全有能力改善流通量。”

 

大股東私有
獨享巨大利益

升息預期加百物漲價,令多數商家均高喊“生意難做”,可是馬股大股東們頻頻提出私有化,是否暗示短期市道雖存在挑戰,更長期營運展望卻依然明朗?

 

受詢分析員認為,雖然國內經商環境短期內可能受成本壓力打擊,惟過往紀錄明確顯示這通常只是暫時的現象,因為商家最終會成功把額外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加上經濟好轉令中長期需求看漲,才會引誘大股東尋求更高的商界曝光率。

 

大股東“發現”價值

“馬股大股東們其實早在過去兩年間就開始熱衷於全面獻購,主要因宏觀基本面已走出衰退風險,支持商界營運環境整體轉好,一些大股東因而決定趁早提出全購,以便在業務復甦之際享有更大利益。”

 

他也補充,大股東選擇私有化,必然是發現了一些未被其他人察覺的企業價值或潛能,才會願意提出全購;為此,私有化最頻密的時期,一般是在發生經濟風暴後數年內,因許多上市公司盈利正好處在復甦初期,加上股價未反映其潛力,大股東才會有機可趁。

 

有鑑於此,他認為全購活動很可能繼續在下半年保持活躍,主要因馬股企業如今已開始反映成本上漲壓力,許多企業均在首季寫下疲弱業績,間接拉高股票估值,替看好後市表現的大股東們提供機會。

 

投資者須謹慎評估
全購是否合理

因此,他建議投資者在這段時期內若接獲大股東的全購獻議,應該更謹慎評估是否合理,因受合理化津貼措施影響而暫時轉弱的企業盈利,作為出價指標並不恰當。

 

“相信私有化活動會自明年開始減少,因為在升息和股價逐步反映基本面等情況之下,全購潛在回報率料同步走低,這或許將促使新股上市數量重新超越下市。”

 

小股東集合力量

抽傭經紀建議散戶,當發現大股東給予的私有化出價嚴重低估股票內在價值時,大可群起向私有化“說不”,別讓大股東輕易把“金鵝”抱回家!

 

“網絡時代令投資環境和以前大不相同,許多素未謀面的小股東,如今常透過論壇或面子書等渠道交換投資意見,這情況令原本零散的少數股權變得更加集中,形成一股足以阻撓部份不合理全購建議的勢力;所以,千萬別看輕自己持股權的力量。”

 

他補充,馬股過去兩年不斷發生私有化遭小股東推翻,或者大股東被迫提高全購價來說服小股東賣股的例子,足證明小股東其實也擁有推翻大股東決定的權力。

 

私有化未成
業績反好轉

他感慨說,那些投資潛能良好的公司被大股東私有化,對散戶而言是非常可惜的事,只因若這些公司繼續上市,投資者可能享有更誘人的長期投資回酬。

 

“有留意私有化後續發展的投資者或許會發現,多數私有化失敗的公司,業績表現常會在往後日子裡大幅好轉,這顯示以不合理的低價放棄股票,吃虧的大多是小股東。”

 

今年首5月
8企業全購案

今年至今,獲大股東提出全購並無意保持上市地位的4家上市公司,分別有立羅股份(DELLOYD,6505,主板工業產品組)、WWTKH控股(WWTKH,8818,主板工業產品組)、霹靂機構(PRKCORP,8346,主板貿服組)和日本煙草國際(JTINTER,2615,主板消費品組)。

 

其中,今年1月獲霹靂州政府以每股3令吉90仙提出私有化的霹靂機構,早前曾因出價被認為偏低而遭小股東出面抗議,因為有股東認為霹靂機構每股資產達5令吉19仙,重估後每股資產更可能高達12令吉,大股東出價顯然不合理。

 

日本煙草國際則由於出價大方,超越許多證券行給予的合理價,加上獨立顧問給予“合理及公平”評價,相信可順利完成私有化。

 

至於同樣提出私有化的立羅股份和WWTKH控股,儘管大股東出價較最後掛價高出不少,惟能否獲股東接受則有待觀察。

 

此外,另外3家提出全購但強調會保持上市地位的公司,則有TECFAST控股(TECFAST,0084,創業板工業產品組)、成業家私(SYF,7082,主板消費品組)和金星機械(GOLSTA,7105,主板工業產品組)。

早前獲聯土局投資機構(FIC)全購的ENCORP公司(ENCORP,6076,主板產業組),則未對外表明是否會保留上市地位。(星洲日報/投資致富‧6月精彩‧文:李三宇)



點看全文: http://biz.sinchew.com.my/node/96509?tid=8#ixzz343VdeVSG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