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前院長丹斯里沈聯濤認為,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央銀行應該帶頭進行一場世紀經濟轉型,並掀起金融變革以支援實質經濟領域,既照顧就業、股市和生態多方面的平衡發展。
他說,區域中行可以協調政策,儘量做到亞洲政策的持續性,減低對美元倚賴而增強人民幣區域化。
他早前在亞洲金融學院(AIF)主辦的一項名人講座系列中總結認為:“我們的金融體系必須融資適當而實質需要的領域,並採取風險分享制度,恢復金融生態系統的平衡。”
“其次,亞洲中行應提昇風險管理能力、為投資者提供透明化資訊和分享資訊,同時建立能力應對中央運行的壓力測試。”
他在題為“朝向永續金融系統”講座上,直指說現有市場基礎模式無法良好分配資源,只流於短期炒作、價格扭曲與操縱,疲弱的風險管理與企業監管等。
利率管理
永續計劃可相輔相行
“美國儲備局的量化寬鬆(QE),只提供融資予金融領域,然而實質領域卻資金匱乏。”
沈聯濤指出,如果實質利率每年調整至略低於2%,那麼QE可用作直接融資綠色基建計劃,或用於中小企業的製造就業方面,這將對全球生態更兼容並蓄。
他提到的另一個考量點是,利率管理可以與長期永續計劃相輔相行,甚至確保隔代之間的公平;因為,這一代看到的資源與生態多元性,下一代未必看得到;而這一代的高消耗式發展,其實是在透支未來幾代所應享有的資源。
“亞洲新興經濟體中行已考量了製造就業機會的需求,惟只利用利率政策工具。”
他說,中小企業為區域推動經濟的中堅,中小企業須獲得中行支援,可透過支援中小企業經銷融資和促成貿易,也可用掉匯以利人民幣與當地貨幣的最後擔保貨幣融資(backstop trade finance)。
應整合RTGS與SME付款系統
他認為,中小企業與零售型付款系統-發展即時支付結算系統(RTGS系統)作為多元貨幣結算用途,整合RTGS與SME付款系統,並指引電子付款的成長。
“同時,有必要建立有效和整合的資金市場,以利亞洲資金市場的更大整合,統一程序和上市需求,深化當地資金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資金。”
他說,更為重要的是,東盟乃至亞洲仍缺乏基本建設,宜擬定稅務與會計獎掖政策,以吸引保險與退休金投入這方面的投資。同時,應該擁抱比較永續的融資模式,即開啟風險分享和合伙模式,並讓持股者作永續投資。
亞洲發展銀行宣稱,該行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亞太對基建需求非常龐大,未來10年內每年約需要8千億美元投入基建,但這龐大開銷又非單單由私人界或是政府獨力所能承擔得起的。
因而,公私合營(PPP)或其他更佳模式,是亞銀極為推崇的一個融資基建計劃模式;基於PPP也並非無懈可擊,世界銀行就直指PPP的貫徹成本可能高於政府層次的採購程序,一些時候更在合約中附加隱而不見的條款或成本。
沈聯濤說,在PPP課題上,宜列明合作框架以利PPP和達致政策目標,尤其政府機構、國營與私人界的角色與職責須載明,避免任何潛在互相傾軋現象。
3P主導新永續世界
沈聯濤拉起警報,當前70億人口的消費與需求,已超越了永續的水平;特別是30億新中產階級崛起,加入頂端10%富足消費者行列時,對資源的消耗可能會更大,全球資源恐無以為繼。
他說,當前的金融走向是跑在不可持續的軌道上,金融是否可轉換軌道,融資較可持續性的經濟活動?如果繼續融資當前的發展速度,全球環境也可能變得不可持續性。
考量到全球趨勢與經濟活動的不可持續性,他認為中行應把社會、環境納入政策考量內,把融資導引到實質經濟體系中。
他強調,新的永續世界以3P主導,即人(People)或社會包容性、地球(Planet)的生態與永續和盈利(Profit)―製造就業使經濟與金融達臻穩定。
根據《全球碳足跡》(World Footprint)預測,如果目前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模式持續,到了2030年時全球資源不僅已消耗殆盡,恐怕需要兩個地球的資源才足以應付需求;再到了2050年則需要3個地球的資源。
城市化生活是最大排碳禍首
該組織沉重而又寫實的寫道,把資源轉化為廢棄物的時間,總是比廢棄物轉化為資源快;這造成生態超載、資源殆盡,人類生活與生態多樣性受到影響。
魚產減量、森林覆蓋減少、蓄水區消失造成水源短缺,排碳增加直使原本由森林吸附的碳,目前累積在北極層中,構成全球氣候變異而引發天災不斷。資源殆盡也誘發戰爭、大舉搬遷、饑饉、疾病等人禍,貧窮者成為最大受害者。
根據麥肯錫一份趨勢調查顯示,以目前消耗與增長速度,在2025年,全球600個龐大城市將崛起,不僅需要800億立方公尺飲用水;需要額外注入約10兆美元投資,而常年消費升至10兆美元。同時,也需要相較目前2.5倍的港口設施,才能迎合增長的貨柜需求。
“城市化的生活,是最大的排碳禍首,大約排碳達80%。”
無永續性
金融將帶來4敗象
沈聯濤說,低利率環境造就短期主義、資產泡沫,忽略了基建的中長期投資,乃至用於保護森林、海洋生態的更長遠投資。
他指出,對環境與地球有利的長遠投資,回報期雖然久長,然而卻更為高效益。
他認為,亞洲新興國的中央銀行政策,並沒有恢復長遠的成長:‧低利率影響退休基金現金流,以投資於長期計劃‧資金往高回酬處流動,這些資金透過槓桿方式取得,並促成資產增值,長期的環境計劃靠邊站。
‧全球金融危機已過6年,英國經濟只稍微回復風暴前水平。
沈聯濤直指,沒有永續性的金融,只有帶來4種敗象:
●脆弱性-集中+槓桿=系統脆弱性
廉價融資,無異於促成高消費,並加速天然資源的枯竭;同時,投資也是短期性的,對“綠色投資”沒有幫助
●積習成癮-講求速度、規模或控制市場的模式,資訊/稅務/法規遂如幻如影
●擴大貧富差距-貧者融資受壓,富者以低息借貸,良好抵押獲更高槓桿,私人典當社會成本以求更高回酬。
一個鮮明的例子是,標普500公司的首席執行員,2013年的薪金較人均薪金高出331倍,30年前只高出40倍。
他說,全球8.4%人口擁有全球的83.3%財富,幾近於零的低息環境推波助瀾以保護金融,卻拉大了不公現象,也促成大量消耗天然資源。長遠下去,資金資產的投資回酬遠高於薪金,並擴大了兩者的差距。
同時,亞洲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恰好津貼了歐元區金融領域達3千億美元(2012至2012年數據。)
●資金驅動-中央銀行資金的容易取得,格林斯潘行動與往後的量化寬鬆政策,過剩資金與低息環境誘發短期投機性,促成“泡沫化”的形成,低息環境同時也“重創”退休人、高儲蓄者。
須貫徹“宏觀謹慎”政策
他認為,解決的方案須貫徹“宏觀謹慎”政策。
2013年總共有10家銀行疑涉與洗黑錢活動者交易或其他違例事件,而遭受重罰,其中匯豐銀行被罰款19億美元,瑞士銀行(UBS)因涉操縱倫敦銀行同業隔夜拆款利率(LIBOR)與稅務欺騙案,分別被罰款15億美元與7億8千萬美元。
渣打銀行與荷蘭國際集團(ING)各因違反制裁令(BREACHING SANCTIONS)各被罰6億1千900萬和6億1千200萬美元。
與此同時,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3年一份報告,儘管經濟波動,全球屋價指數連續7季上升,受調查51國中,33國之屋價繼續增長。調查以歐洲10個房市不振的國度,有8國仍然錄下成長,總體的屋價漲勢明顯。
歐盟19國房市有強勁增長,另7國成長較疲弱。
改變
宜從思維開始
總結起來,人類經歷系統性危機,主要是在思維、宏觀、微觀與組合性的4個層次的偏離;如果要作出改變,宜從思維先開始!
愛因斯坦曾說:世界是我們思維的產物,美好與全繫於思維;沈聯濤認為,全球環境已步步進逼人類改變思維,過去的方式已不適用於解決現在的問題;如果不改變,未來將枯坐冰山上。
如果全球氣候上升4度,很多越南低窪地區將處於水的掩蓋中,而很多亞洲將沒有米糧。一些太平洋低於水平線下的島嶼,也將不致存在。
沈聯濤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亞洲金融學院其實身負重任,它獲重大委託以培養瞭解全球實質挑戰的新金融專才,以廉正信實去開啟變革,才有望使區域邁向更美好未來。
立足大馬
心系新興亞洲
沈聯濤立足大馬,心系新興亞洲;其經濟理念與全球世界著名經濟教授、永續發展領導者、聯合國資深顧問傑弗里.薩克斯教授(Jeffrey Sachs)非常近似,都宣揚永續發展及不過度開發資源。
沈聯濤還進一步從其擔任國行實踐經驗,整理出一套亞洲中央銀行可行的行動方略,期望為亞洲開啟一個永續的未來。
傑弗里.薩克斯教授(Jeffrey Sachs)在經濟發展與消除貧窮範疇見解獨到,多年來提倡發展經濟、同時消除貧窮、克服饑荒與疾病、倡導可持續發展,讓他足跡遍佈全球覆蓋90%人口的逾125個國家,過去25年來曾為美歐亞非乃至中東至少12國政府首長,提供了經濟策略的諮詢。(星洲日報/投資致富‧大師開講‧文:張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