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天災人禍防不勝防‧企業正視危機管理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05 Jan 2015, 12:29 PM

 

2015-01-05 11:53

  •  

天災人禍頻密發生,2014下半年可說是“危機重重”,這些事故不只拉響政府應急單位警報,也讓企業開始正視危機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如何應對顧客的不滿、制止社交媒體真假新聞傳播、揣測性言論失控等局面。

 

Intelectasia公關顧問首席執行員嫚麥德(Manminder Kaur Dhillon)認為,危機隨時隨地都可發生,企業及政府都有必要學習管理及應對這些危機。

 

MH370危機處理最糟個案

“以馬航MH370為例,可以說是危機處理最糟個案,令國際媒體對大馬產生負面印象,然而當局在吸取經驗後,處理MH17空難明顯改善,尤其是馬航,表現可圈可點。”

 

她說,相較於剛起步的大馬政府,大部份國內私人企業已備有系統性危機應對制度,比如森那美(SIME,4197,主板貿服組)醫藥集團、種植公司等都有良好的危機應對規劃。

 

“目前公共及私人界危機應對機制存有差距,雖然政府已開始系統化一些應對措施,但是至今還未計劃設立國家應急/天災管理單位,顯示政府還有許多成長空間。”

 

須透明化即時處理危機

瑪拉工藝大學(UITM)通訊與媒體研究學院副教授Kiranjit Kaur表示,企業須有危機意識,隨時作好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事故。

 

“一旦發生重大事故,企業必須透明化及即時處理,就算沒有充足資訊,也須清楚交代已掌握的訊息,不應為了維護企業名聲而隱瞞事實,如某私人醫院發現伊波拉病症,就應如實向衛生部稟報及讓民眾瞭解詳情,避免情況惡化,引起社會恐慌。”

 

其次,她建議企業積極展開溝通對話。

 

主要是危機發生後,人們通常會產生迷惘、無助及慌亂的反應,並會誤傳訊息,這時候,企業有必要積極主動的教導民眾如何應對,包括通過媒體發佈正面訊息,安撫社會及主導整個事故。

 

“應該採取對外統一發言策略,避免不同部門各說各話,製造更多傳聞及不實言論,讓外界無法辨別誰是誰非,誰主誰副,尤其是太多訊息毫無系統性的流出將混淆視聽,模糊焦點,會令情況更糟糕。”

 

接著是以實際數據說服民眾,消除危機發生後所引發的恐嚇作用(Scare Tactic)。

 

她說,尤其是在一連串空難發生後,人們普遍上都會對搭飛機感到恐懼,為消除這些不安,可利用一些機構提供的數據,向民眾解釋,飛機依然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危機應對計劃有即時及事後應對策略,事後還有許多工作要跟進,以迅速重塑形象,通過正確數據引導民眾,改善事故帶來的負面印象,恢復顧客對品牌的信心,避免競爭對手有機可乘。”(洲日報/投資致富‧郭曉芳)



點看全文: http://biz.sinchew.com.my/node/108276?tid=8#ixzz3NuyYNHeG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