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國債的55%法定頂限,是拿總債務除以國內生產總值(GDP)所算出,也就是說有兩種可能性會導致國債比重持續攀高,一是債務增加,二是GDP萎縮。
《星洲財經》昨天解剖了赤字,發現單是油價暴跌暫時不太可能導致國債衝破55%,因石油
不遲,因這正是本期《低油價風暴來襲!》要討論的焦點。
內需放緩
債務築高
何謂國內生產總值(GDP)?
GDP,是用於測量某經濟體規模的重要指標,藉此評估該經濟體在特定時間內所產出的價值;雖說這個指標亦存在缺陷,如掩蓋了貧富差距,至今卻仍被廣泛用於評估某經濟體的表現。
要評估油價暴跌對GDP帶來的影響絕不容易,因GDP的貢獻源龐大而複雜,這就是為甚麼我們會看見市場對於油價暴跌如何影響大馬GDP,總存有多元的意見。
不過,《星洲財經》堅信,只要從最基本的角度出發,我們仍能察覺一些潛在端倪,這有助我們評估GDP在油價跌勢下的潛在變化。
先來看看GDP的計算方式:GDP=消費(C)+投資(I)+政府開銷(G)+(出口(Ex)-進口(Im))綜合各機構提供的預測數據,市場目前整體預測大馬經濟將於2015年書寫5%至5.5%增長率;其中,《2014/15經濟報告書》預測大馬經濟今年成長率介於5至6%。
然而,油價猛跌會否讓實際經濟成長落後預期,進而變相推高政府赤字?
我們不妨從各貢獻來源探討這點,當然,雖說原油暴跌的衝擊是主要探索焦點,但我們亦會將其他各種重大影響因素納入考量,因僅以單一因素來判斷經濟好壞絕非明智之舉。
消費未見勁揚
消費,相等於某經濟體內的所有私人消費或消費支出,無論是針對產品或服務。
2014年第三季經濟報告顯示,大馬消費規模在當季寫下6.7%成長率,且過去5個季度均保持在6.5%至8.0%之間,表現相對穩定,這還有賴穩定就業市場和薪酬成長支持家庭繼續消費之故。
無論如何,進入2015年後,市場分析員雖持續看好國內消費可保持穩定,惟成長展望卻相對謹慎,因國行持續監督家債、消費稅帶來更多不明朗和合理化津貼措施削弱購買力等利空,料讓消費市場表現得相對謹慎。
雖說分析員整體不預見消費表現明顯轉壞,卻也相信難以出現讓人驚喜的表現。
不過,在去年12月開跑的自由浮動機制下,國內汽油如今已不再像過去般,售價受到政府津貼的限制,而是會隨市價每月調整;因此,若油價保持低迷,相關利好將透過更低零售汽油價被轉嫁給民眾,促進市場消費能力。
那麼,就現有零售價而言,本地用戶究竟從偏低汽油售價中省下多少錢?
據分析員估計,我國汽油的年均消耗量大約是200億公升;考慮到RON97、RON95和柴油價格分別在過去兩個月降價44仙、39仙和27仙,且假設汽油售價全年均保持在1月水平不變,這意味與去年11月的油價相比,本地消費者全年可從氣油消費中節省介於54億至88億令吉之間的金錢,相信對市場消費循環有正面的影響。
雖說200億公升消耗量中,走私和被濫用的部份相信亦頗可觀,惟汽油降價對本地購買力的影響,相信依然正面。
至於將在今年4月落實的消費稅,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消費稅預料可為政府帶來232億令吉稅收,惟扣除豁免名單放棄的38億令吉、廢除銷售和服務稅所損失138億令吉,以及一馬援助金等現金回饋政策,實際入袋的稅收料只有6億9千萬令吉。
無論如何,考量市場產品和服務價格有可能在消費稅落實後調漲,一些分析員亦認為實際稅收可能高於預期,因此消費稅將對市場購買力和情緒造成甚麼樣的影響,有待繼續觀察。
投資活動照跑
投資方面,經濟報告書預期2015年私人投資料取得10.7%成長率,主要歸功於經濟轉型計劃繼續刺激投資活動,服務業特別是私人教育、運輸與醫藥領域及製造業,繼續保持一定的資本開銷,大型基設計劃如第一條捷運線,料將於2017年7月完工。
大馬投資發展局(MIDA)在上月公佈的報告中稱,大馬在2014年首9個月總共有4千103項投資項目獲批,投資額高達1千723億令吉,按年增加9.1%。
當中,服務業為最大的貢獻方,共取得966億令吉的投資額,佔總投資額的56%;其次是製造業,錄得635億令吉的投資額,佔總額的36.9%;原產業則取得122億令吉的投資額,佔總額的7.1%。
國內直接投資仍主導整體的投資來源,共貢獻69.5%或1千198億令吉的投資,海外直接投資則貢獻30.5%或525億令吉的投資。國際貿易與工業部長拿督斯里慕斯達法表示,大馬仍朝2020年國內與海外直接投資比例達73對27的目標穩步前進。
據瞭解,礦業領域共貢獻115億令吉的投資額,主要來自油氣勘探活動。
對於國際原油價格的疲弱走勢,慕斯達法表示國油公司(Petronas)削減15至20%資本開銷的決定將會打擊油氣領域的上游活動,惟下游活動則有望受益於低油價而吸引更多的投資流入。
“不過,從正面來看,柔佛在首9個月的強勁表現主要來自於煉油及石油化學綜合發展計劃,低油價將繼續推動油氣下游領域的投資活動。”
國油每年的資本開銷,共佔GDP的5%,或相等於國內總投資額的20%。
油價跌
出口未必收窄
石油猛跌引起的財政憂慮近月來不斷重創馬幣,加上大馬截至去年首9個月已非淨石油出口國;理論上來說,現有環境對大馬淨出口有著正面影響,因出口需求將受弱勢馬幣提振,進口則可能暫時放緩。
無論如何,針對大馬是否已經淪為“淨石油進口國”,其實仍存有爭議,因經濟學家認為,若只是從原油角度來看,大馬並未成為淨進口國,但若是將石油產品納入計算,大馬的確已在去年成為進口國。
那麼,油價暴跌不就對淨出口有利?
非也,因我們還需考慮到,除石油以外,大馬目前首10大出口產品中,可能受油價暴跌拖累的就佔其中4種,包括原油、石油產品、天然氣和原棕油。
截至首11個月,上述4種產品合計為大馬貢獻約1千975億令吉出口值,佔總出口28%,在大馬出口中佔據極重要的地位;因此,若僅是考慮油價暴跌的影響,進口上的節省相信仍無法抵銷出口上的損失。
去年11月貿易數據就顯示,天然氣、石油產品、棕油出口額均有所下滑,主要原因相信正是在於產品價格下滑,惟原油出口額仍保持成長。
當然,以此斷言大馬淨出口將持續收窄亦未必正確,因在馬幣同步重跌的情況下,本地出口產品價格將變得相對誘人,對於整體出口有正面影響,包括獨自佔據總出口值約33%的電子與電器產品。
總的來說,綜合近期的各研究報告,《星洲財經》發現分析員對於油價暴跌對淨出口的影響,整體趨向負面,因認為全球經濟復甦情況不規律、主要貿易大國仍受經濟風險纏身等利空,可能侵蝕馬幣貶值為出口帶來的提振效果。
馬銀行提供的數據顯示,原油價每下跌10美元,大馬貿易及經常賬盈余將減少40億令吉,這意味只有當油價跌剩每桶10美元時,大馬貿盈及經常賬才可能出現赤字。
實際結果如何,有待觀察,惟能夠確定的是,大馬經常賬戶口因油價暴跌而陷入赤字的可能性目前仍然不高。
政府減開銷
捍衛財政
至於政府開銷,2015年預算案顯示政府總開銷達2千739億令吉,按年增加98億令吉或3.71%;行政開銷和發展開銷各佔2千234億和505億令吉。
無論如何,由於油價猛跌可能導致政府的石油相關收入減少,因此不排除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政府將透過展延或調整特訂開銷來彌補收入上的損失,藉此確保赤字不至於大幅偏離原定的3%目標。
分析員認為,一旦政府需透過削減開銷來捍衛財政狀況,發展開銷可能首當其衝,那些非關鍵和高度依賴進口的項目可能被犧牲,整頓運作和花費效率料也將讓政府省下不少金錢。
另外,就過往紀錄來看,大馬政府的年度預算大多會出現超支,在收入看跌之際,政府會否積極調整開銷,將是今年開銷會否再次超出預算的關鍵。
總的來說,在財政整頓措施下,政府開銷預料有所放緩,但為支付數額龐大的運作成本和推動國家成長,政府支出料不至於大幅萎縮,不會對經濟成長造成顯著打擊。
潔蒂:油跌若深跌
前景不妙
總結潛在變化,不難發現油價暴跌同時會對大馬經濟帶來好和壞的影響,但要評估經濟在低油價環境中的實際變化卻有不小難度,因其他許多環環相扣的因素亦可能改變最終結果,如貨幣政策、通膨、馬幣匯率等。
國家銀行(BNM)總裁丹斯里潔蒂早前就曾在油價未跌破60美元時說,油價下跌暫時會對大馬帶來影響正面,但若持續深跌,影響力則將轉為負面。
據美國美林證券研究的預計,石油目前在大馬經濟中仍佔據極重要的地位,油價下跌相信導致大馬成為亞洲主要國家中的唯一輸家,預計國際油價每下跌10%,大馬經濟成長率將減少0.2%,經常賬收支亦預計下滑0.1%。
以上述影響程度為準,及將政府預估的100美元油價作為比較基礎,這是否意味就現有50美元油價而言,大馬經濟成長可能被削弱1%,相等於全年成長率可能僅介於3.8%至4.8%之間?(因政府原本預測成長率將介於5至6%。)若實際結果如此,那今年的GDP規模最終料達不到預期中的1.1757兆令吉規模,可能只有1.1639兆令吉(1.1757兆-1%);如此一來,即使全年赤字完全符合政府預期的357億令吉,但在GDP基礎相對較小的情況下,赤字佔GDP比重亦將從原訂的3.03%,擴大至3.06%。
配合《星洲財經》昨日計算赤字的方法加以計算,則顯示在其餘條件維持不變情況下,要造成國債在今年上探55%頂限,油價並無需暴跌至16美元,而是只需繼續下跌並維持在30美元左右,就足以讓國債見頂。
無論如何,需記得這不是說油價一跌至30美元,政府負債率就將直接飆升至55%,而是油價需至少在中期內維持30美元水平才可能發生;此外,若當局積極應變,如透過進一步削減開銷或提昇特定稅收,亦可能讓大馬對低油價的抵抗力高於預期。
總結:
討論完赤字和GDP以後,相信不難察覺就目前情況看來,大馬經濟雖預計受到低油價的負面影響,卻尚未來到足以引起恐慌的地步,更遑論破產。
不過,若馬幣以過去幾個月的跌幅持續下貶,結果又會如何?
(星洲日報/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