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慧眼

中国迈向制造大国•叶得利

Tan KW
Publish date: Fri, 18 Mar 2016, 12:13 PM

2016-03-18 09:58

回顾去年5月中国政府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业大蓝图战略,是中国政府意指打造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根据计划,中国目标订在2025年,中国将达成从“制造大国”变身为“制造强国”的目标,而到了2035年让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达成赶超德国和日本的目标。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中国制造业的未来10年行动纲领,计划到2025年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接近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制造强国水平,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行列。

“中国制造2025“政策导向将横跨中国航天航空业、新材料与新能源、铁路与航海运输、生物科技、医药保健、新时代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机器等领域。

与一带一路互补互利

我们可以联想“中国制造2025”与中国“一带一路”政策是互补互利的双赢战略,例如目前中国与外界的第一个结合点是在油气管道设备领域。

“一带一路”的政策导向将加强中国与世界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合作,维护油气运输的通道安全,特别在油气项目方面,目前中国与哈萨克的原油进口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吉木乃口岸液化天然气项目的陆续投产。

同时,正在规划中的巴基斯坦石油管线、中国-土库曼的原油管线、俄罗斯油气输送、以及中亚天然气管线四线,将会源源不断的把天然气输往中国,壮大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资源库,同时也发展了中国输油气工程建设的科技水平工业。

电力领域占优势

此外,中国与外界的第二个结合点是在电力装备和电力工程领域,这也是中国具有绝对科技水平和市场地位的领域。

例如目前中国的发电设备的年产量和发电装机量都是位居世界第一。

同时,中国的火电装机、水电装机、并网风电和核电机组容量均是位居世界第一,而其电压输电线路和输电容量也是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已经秉持这样的发展速度成为世界电力装备制造大国,这也为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提升技术与竞争力

中国欲从世界加工厂转变成世界制造大国,其中背后发展逻辑体现在三点。

第一点是沿着“一带一路”市场路线开展自身制造优势赶超德日。面对现今增长放缓的制造业大环境,制造业无论在科技、人力和规模方面都已经处于减产和裁员的阶段以应对未来世界经济的放缓。

东南亚竞争激烈

世界各国的制造企业也正以降低未来成本的思维,寻找高科技如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机械,替代大量繁杂的工厂人力招聘和劳动工会纠纷。市场危机即是存在转机,中国在此时此刻发展和利用自身研发优势和规模生产优势,在对的时机切入一带一路市场以及国际高端市场。

第二点是应对来自东南亚制造业的竞争激烈。

在中国经济放缓的新常态下,中国日益高涨的人力费用已经导致中国制造业面临高成本压力,制造业留住优秀人力资本的竞争力也不如其他高薪的信息行业。

而最大威胁是来自东南亚制造业竞争提升,许多企业已经把工厂迁移至越南、印尼、泰国和柬埔寨等地。

对此,中国有必要尽快的提升其制造业技术和管理竞争力,促使中国制造业经济进入另一个增长点。

第三点是中国在人工智能机械的发展优势。

虽然中国是目前的世界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大部分二三线省市的制造业还是处于低科技和低创新。

“中国制造2025”政策将再次主导中国制造业与世界高科技的接轨,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机器方面,中国具备再次主导制造业优胜劣汰后的高科技普及优势。

•叶得利 金融学博士

http://www.nanyang.com/node/753081?tid=743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1 of 1 comments

enning22

重复过时的自high!

2016-03-19 10:01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