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手笔

亚洲经济并非最难看•William Pesek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19 Oct 2014, 03:56 PM

 

2014-10-19 10:59

 

从伊波拉到债务再到通缩,恐慌情绪再次在全球经济中蔓延。

对信贷违约、需求放缓和政局不稳的担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压下了美国失业率下降以及阿里巴巴创纪录IPO发行引发的乐观情绪。

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哪儿能赚钱,而是哪儿才能找到避风港,躲过即将来临的风暴。还会是亚洲吗?可惜,和最近一次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时的情形不同,这一次,就连亚洲自己的局势也越来越危险。

这不是说亚洲没有令人欣羡的基本面。就算中国的数据不断恶化,日本的安倍经济学没有进展,几乎各地的官员都面临着结构性挑战,但亚洲可能仍然会比西方国家更加安然地度过这场新起的风暴———就像2008年那样。

如果把选择投资目的地比作选美,那么毫无疑问,亚洲仍然是最不丑陋的那个候选人。

不过,亚洲过去六年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资产泡沫,而不是真正可持续的经济需求。

从首尔到雅加达,我们已经看到了结构性放缓。

随着欧洲债务困境重现、美联储前所未有的刺激措施失去效力,这些压力将变得更加明显。未来,亚洲决策者在支持增长方面的自由度也会下降。

西方需求复苏路遥远

“足以令亚洲经济摆脱低迷的西方需求全面复苏还很遥远,”汇丰驻香港亚洲经济研究联席主管屈宏斌表示。

“当然,亚洲若想重振增长,无论是中国、日本、印度还是其他任何地方,则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削减补贴,增加优质基础设施开支,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开放水平,而最重要的,可能是在本土市场引入更多竞争。从政治上看,这些抉择的作出都很艰难,但时间拖得越久,抉择只会变得越困难。”

不可否认,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亚洲扛起了不少重任。

为了发现真相,我请教了首部全面回顾亚洲金融危机历史的著作“Asia Falling”的作者、渣打驻新加坡的卡勒姆亨德森(Callum Henderson)。

今昔对比中的一个相似之处让他颇为担心:日元大幅贬值,并对整个亚洲地区的汇率构成压力。

但更引人注目的则是不同之处。如今,亚洲货币大多解除了管制;许多政府拥有可观的经常项目盈余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作后盾;投资者基础的构成主要是长线大型机构投资者,而不是变幻无常的投机性资金。卡勒姆亨德森的结论是,虽然风险很多,但现在已不是1997年。

生产率放缓是苦源

不过,这些风险正在骤然迸发出来。

令澳纽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格伦马奎尔(Glenn Maguire)担心的是,大宗商品价格正在快速抹去近几年的涨幅(商品价格普遍处于五年低点)。

格伦马奎尔指出:“当然,全球或亚洲经济放缓的速度,似乎没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速度那么快。”

亚洲躲过了2008年华尔街崩盘的影响,但这一卓越成就的取得,是通过财政刺激和货币政策实现的,以人为和难以为继的方式推高了国家资产负债规模和资产价格。

“整个亚洲都陷入了令人失望的窄幅增长区间,”汇丰的屈宏斌说。“大家忍不住就会想将责任归咎于疲惫的西方消费者,这会忽略问题真正之所在。

生产率增长放缓才是亚洲苦恼的根源,促使其不得不依靠信贷来保障需求。”

在全球市场一泻千里之际,亚洲或许看上去确实是那个最不丑陋的地区。但决策者现在是该照照镜子,解决自身经济中的不足之处了。

•William Pesek 彭博专栏作家

 

http://www.nanyang.com/node/656741?tid=743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