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 Blog

纳吉经济学之困:家债篇(下)

jc_ooi
Publish date: Fri, 12 Jul 2013, 03:42 PM

【梁志华撰文】另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是家庭债务的年轻化,以及廉价信贷泛滥成灾,鼓吹无生产性或不需要的消费行为,造成家庭债务急剧上升,甚至到接近失控的地步。

shopping中产阶级的扩张,加上购买能力的提升,成为内需消费市场的主要原动力。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模式也从基本必需品和服务转到奢侈品或高档服务,从本地品牌转到国际品牌,刺激消费文化的滋长。

尤其是时下年轻人,对优质生活水平的追求(高档公寓、名牌汽车、名牌衣饰等),盲目的崇拜与追逐时尚潮流、科技产品和名牌商品,以致财务方面往往深陷入不敷出的情况,必须依靠信用卡或个人贷款来满足这些奢侈的欲望。

配合政府刺激内需经济的政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降低信贷门槛(如宽松的收入要求、债务偿还比例与信贷审核准绳),以及推出各种优惠配套(比如延长偿还年限,降低每月供款)不但让财务能力不足的年轻人,轻易获得信用卡或个人贷款,来享受原本负担不起的奢华生活,而且也把汽车和房屋包装成“人人可以负担”的假象,鼓励年轻人买车购屋,无形中背负财务负担能力以外的债务。

家庭贷款泛滥助长消费歪风

虽然国家银行近年来对银行领域的信贷活动采取一连串的措施,以便压制过渡膨胀的家庭贷款活动,避免家庭债务失控,演变成一场债务危机。但是,不在国行管辖范围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却继续以宽松的放贷条件,让个人贷款和房贷无限扩张。

包括个人贷款和信用卡在内的无担保贷款,近年来不断保持扩张趋势,尤其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放的个人贷款,目前已占家庭个人贷款总额达60%比重。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人民银行、马建屋、永旺信贷等)主要通过薪水自动扣除计划,提供个人贷款给中低收入阶层。

bank rakyat personal loan另一方面,亚洲金融风暴后,国内私人投资低迷,不但促使商业银行把贷款焦点从商业贷款转移到家庭贷款身上,就连原本以提供长期融资协助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为目标而成立的发展金融机构(Developm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近年来开始积极涉足在家庭贷款中。如今,家庭贷款占发展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额接近一半比重。

值得注意的是,截 至2007年,发展金融机构已超越国库房屋贷款部门(Treasury Housing Loans Division),成为我国第二大家庭信贷的供应管道,市场分额从2000年的1%大幅扩张至2007年的7%,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贷款和消费贷款(汽车贷款、个人贷款、信用卡等)。

国家银行的《2011年度报告》资料显示,发展金融机构的消费贷款从2007年的231亿5980万令吉激 增至2011年的514亿3640万令吉,五年增幅达122%。同时,消费贷款占发展金融机构总贷款的比例,从2007年的35%提高至2011年 的48%。
这些发展金融机构包括马来西亚发展银行(Bank Pembangunan Malaysia Berhad)、国民储蓄银行(BSN)、农业银行(Agrobank)、中小型企业银行(SME Bank)、马来西亚兴业金融(MIDF)、人民银行(Bank  Rakyat)、沙巴发展银行(Sabah Development Bank Berhad)、婆罗洲发展机构(Borneo Development Corporation)、马来西亚信贷担保机构(CGC)等。

家庭债务年轻化弊端浮现

家庭债务年轻化和家庭贷款泛滥成灾的弊端,开始浮上台面。大马报穷局的资料显示,申请破产的国人,不但每天平均达41人,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超过一半(51.9%)年龄在44岁以下。

从2005年至2012年4月份之间的11万6379宗破产申请个案中,有32.2%的申请者年龄介于35岁至44岁、18.3%介于25岁至34岁,以及1.4%是25岁以下。这些申请者的破产原因都是无法偿还各种家庭债务,如房贷、汽车贷款,个人贷款和信用卡债。

bankrupcy chart此外,国家银行旗下的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AKPK)的资料也显示,前往该机构寻求债务咨询和援助的人当中,超过50%年龄低于40岁。他们寻求援助的主要原因包括昂贵医药费、财务管理不当和滥用信用卡。

young generation debteness与此同时,消费者研究与资源中心(CRRC)的调查结果显示,月入2000令吉至5000令吉的年轻打工一族中,有高达67.2%的受访者面对严重的债务问题。年轻人口面对债务缠身大致上可归纳成4个主要原因:房产价格高涨、生活成本昂贵(包括医药保险成本上扬)、低利率环境鼓励消费,以及收入增长缓慢,跟不上生活成本涨幅。

家庭债务高企不但局限了未来的消费增长动力,同时也为金融体系和整体经济的稳定性埋下一枚定时炸弹。一旦家庭债务泡沫破裂,其骨牌效应可能引发一场金融危机,就像美国在2007年的房产次贷危机牵扯出的金融危机一样。

纳吉经济学的验证

在赋予更大权力下,国家银行最近采取新措施,严管之前不再管辖范围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放贷活动(尤其是个人贷款),可以说是家庭债务危机走向泡沫化的一些迹象。

ETP an  najib尽管国家银行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家庭债务危机泡沫化,但若纳吉政府的“纳吉经济学”继续错误配置资源,把资源导向建筑与产业领域,推高资产价格与家庭信贷,靠家庭债务来刺激内需经济,我国家庭、金融体系和整体经济迟早必须为次付出惨痛代价。

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延伸出来的2008/09年全球经济危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靠家庭债务来支撑的内需消费经济模式,虽然可在短期内制造经济荣景,但无法长期维系下去。一旦家庭债务泡沫化破裂,一切荣景将化为乌有,而人民肩上的债务负担不会因此消失无踪,反而必须承担债务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

这是一个让纳吉政府可以验证“纳吉经济学”的契机,也是一个危机,一切就要看究竟纳吉政府眼中只有短视的虚有经济荣景,还是着眼一个长期的经济稳定发展。

Source: Inner Malaysia - 大马论视

Discussions
5 people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