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继续温和扩张、失业率持续偏低,预计彼等最为“敏感”的通胀率会继续上升,故宣布提高利率四分之一点,从1.25%至1.5%的范围,升到1.5%至1.75%的范围。
美联储长期以来通过利率的调整,力求把美国的通胀率维持在2%左右,虽然如此的做法通常也会导致经济经济增长的压缩,对于从经济危机中正要复原过来的经济增长尤其不利。而据《纽约时报》报道,有经济学家倡议美联储把其“心仪”的通胀率的目标从2%提高到4%,以便在需要复苏经济的时段“容忍”略高的通胀。
而包括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在内者,则倡议美联储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胀率“捆绑”在一起来考量,如前者偏低则容许后者略升、前者偏高则压制后者等。
我觉得虽然这些都是可行的良好建议,但无论是美国还是举世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还是贫富的悬殊。
如果我有机会参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定,我首先会综合並“提高”以上的建议,即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胀率“捆绑”在一起来考量,“容许”彼等的总值为5%甚至6%。
这样一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胀率都有更大的变动空间。
先进国家一般有个经济“迷思”,认为彼等的国内生产总值得以增长的空间不大,一般有个2%增长就很了不起了,要是有3%那就要开香槟庆祝了。
这种“低迷”的增长率,相比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有时可达双位数的增长率,可谓小巫见大巫了。
应力求更高增长率
我认为这是一种很不“长进”的思维,因为先进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高得多了,因为前者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来进行科研,而在现代科技的创新是推动经济的原动力的大环境下,先进国家更应鞭策自己,力求更高的经济增长。
而如“捆绑”通胀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如果后者果然飙升的话,那么就要设法拉低通胀率。
反之,如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低迷的话,那么就要允许通胀率略高,因为主要是要刺激整体经济的增长。
然而,我始终认为美国以至世界其他各国应该优先解决的经济问题是普遍的贫富悬殊问题。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富悬殊是有一个客观的指标的,即所谓的基尼指数,由0到1,越低则代表社会上财富分配更均匀、越高则意味着财富鸿沟更为庞大。
美国的基尼指数,据世界银行说是已然颇高的0.41,而据美国自身的中央情报局的公开资料更是高达濒临危险的0.47。
下次再谈如何更为完善的把贫富悬殊融入货币政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