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上篇文章的论述,政府既然是人民所选出来,是人民的公仆,所以,政府所做的一切事务,其最基本的原则,应该是便利民生的最大发展,或谓便民,而不是以政府本身行政上的一些便利,而把负担加重在民众或商家头上。
特别在我国政坛变天之后,更应该如此,否则选民们变了一次天,心里有了变天的“底数”,假如对政府的便民表现不满,大可5年后、10年后来趟再次变天,问题不大、难度不高。
人民必须清楚的、不时的向当政者表明,谁是主(人民)、谁是仆(政客、政府),而顾名思义,仆做的事情,就一切要以便利主为先,万不可本末倒置。
其实,在我国建国以来直到本世纪初,在税务的征收方面也还是相对便民的,即商家或民众实收了一些收入或利润后,理应向税收当局实报该些收入或利润,並按税表的比例实缴应缴的税款,商家民众与税收当局相安无事。
依法对付逃税者
除非有刻意隐瞒收入或利润者,税收当局依法对其展开审计甚至检控,那是检举逃税、瞒税行为,天公地道,没什么值得同情的。
但到了大约十几年前开始吧,政府据说是为了得以更稳健地计算未来的财政收入,以便自身准备未来的预算、计划等,而参考了据说是一些欧洲国家的模式,改而规定大小商家必须预测自身的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收入或利润。
而若事后实收的数目与预报的数目不符在一个比例以上,则会启动令特别是中小企业商家不厌其烦的税务审计程序。
说白了,大商家有能力与资源去聘用精明的税务专家来设计各式五花八门、甚至牵涉到海外避税天堂的避税手段,对于税务审计当然也不成问题,就从容应对之而已。
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彼等的收入与利润本来就顾名思义地不高,许多时候当然也就只能负担得起来准备最基本的会计账目。
其实这些“基本”账目在许多时候,虽然不能说是最完善,但反而是最“真实”的,因为没有经过刻意的“包装”、“漂白”等来避税。
但现实就是,中小企业的生意状况在绝大多数时候是极为不稳定、难以预测的。
宁愿放弃大订单
小商家在市道极为不景的大环境下,当然会呈报以相对低迷的收入与利润预测。
但如过后有单大生意忽然出现,彼等的实收当然会比预测的数目高上甚至好几倍,但如修改税务预测以符合实收,在许多时候即会启发令许多中小企业商家疲于奔命、要花上相对大量人力物力来应对的税务审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彼等的正常生意运作。
所以,我就听过一些小商家有人为了避开这些从彼等角度来看是极为“无谓”的麻烦,但又不欲落个逃税的罪名,索性放弃一些虽不可谓千载难逢,但的确是不可多得的“突然”商机,以符合原先的税务预测。
以此类推,在本地提供最多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的生意要得以更蓬勃的发展,就更为难上加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