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地最新的财政预算案里,除了因为国债高企而政府支出必须节流外,还有至少一项颇为“有趣”的为政府收入“开源”的做法,即鼓励欠税者缴交税款的优惠措施。
如纳税人在某个日期前上报或上交一些应缴税款,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打折”等。
说这是“开源”,是既恰当又不太恰当。
这怎么说呢?因为这些税款理论上来说是政府本来就理所当然应当收取的,而不是开拓出新的税项,所以不应算是开源。
但坦白说,这些税款本来就很难加以征收,简直可相比于好像金融机构因为没有做好评估就借出款项于一些个人或企业,过后如遇上经济危机时,这些贷款就成为所谓的不良贷款般,在很大程度上本来就要注销了。
现在借着这些新的还税优惠如得以收回一些税款,那也未尝不是一项开源啊。
本地政府想要追税、讨税,其实不是从本地政坛变天后新政府上台才开始,而是自前朝政府即已开展了。
而彼等追税讨税的原因,其实也很相似,只不过一个政府较为隐晦粗暴、另一个较为开诚布公而已。
前朝蓄意隐瞒原因
为何同时用上“隐晦”与“粗暴”这两个乍看起来意境完全相反的形容词来形容前朝政府的追税讨税呢?
“隐晦”是因为前朝政府蓄意隐瞒彼等必须追税讨税的真正原因,即国库在被多年来上下其手的亏空下,已然颇为空虚了,而前朝政府还“再接再厉”,利用一些官联公司(拿着政府的主权担保)假借要做一些发展或合作项目的名堂来继续借,借了之后却又把这些款项的一大部份“偷龙转凤”到一些(极为讽刺地)举世闻名的避税天堂(多为被殖民的岛屿或群岛,当然也有一些沿海或内陆的富裕国家)来中饱私囊。
填补国库偿还欠款
但这些都是一些“不方便明说的事实”,所以前朝政府当然只好把这些事实隐晦起来,转而粗暴地向商家与纳税人追税讨税,以便拿来填补空虚的国库,以及掩盖各种政府因为提供主权担保而必须偿还的欠款了。
粗暴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身边当然都有一些作为商家或专业人士的友人,这几年来不时会向我们大吐苦水,谓被当局极为强势的追税讨税,但这些都是一些碎片化的轶事。
官方在这方面的说法,还是得等到变天后新政府方才透露一二。
不延续持械执法追税
几个月前,我受邀在由内陆税收局所共同主办的国家税务研讨会上就国内外政经形势做报告。
该研讨会的主礼嘉宾为财政部长林冠英。一向直肠直肚的林部长当时公开的宣布,前朝政府在追税讨税时,甚至会让税务执法人员在上门执行任务时配上武器,把怀疑逃税欠税者当成犯下严重罪行的罪犯来看待,而他应允说从此之后这种“重手”的执法手段不会继续下去,让在座许多听众都拍烂手掌。
而新政府则开诚布公地向大众表明,政府目前国债高企,当然需要最大程度地追回一些税款来还债了。
那场那么重要的税务研讨会,其实也让一向奉公守法的我心里七上八下。
事关内陆税收局也很会“做人”,我做报告后也有付我一些“津贴”,还上台由税收局高官移交给我並一起公开拍照。
事后我打开一看,竟是一间来自日本的著名书店的一些书券。这一来,我到底是否应上报这些书券为应付税款的收入呢?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81122/追税风云改为优惠胡逸山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