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曾經與紐約比肩的城市,其實早在1967年的種族衝突後,城市中的種族之間已出現隔閡,社會問題也由此多了起來。
爾後的70年代,科爾曼(Coleman Young)仰賴著城內超過50%的黑人選民,連任20年的市長,遺憾的是,他在任期內仍然無法改善種族分化的問題,致令城市管理不當、公務人員愈加貪污腐敗。
科爾曼時代以後,底特律已是傷痕累累,在這當兒,2008年偏偏來了個金融風暴,令該市受到致命一擊,福特、通用、克萊斯勒3大汽車公司裁員14萬,克萊斯勒和通用更在次年相繼宣佈破產。
由於底特律曾經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為這3家公司服務,因此這3家公司受創後,城市內的經濟更是不堪入目。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從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間,累計離開該市的人口達25萬。
經過種種的經濟災難,這個曾經擁有180萬人口的城市,人口僅剩下70萬左右,成為國內的燙手山芋,週邊市政府皆退避三舍。底特律政府在債務重重且求救無門下,唯有申請破產保護了。
由此看來,若當時底特律的人口分布比較均勻,減少種族之間的矛盾,可能歷史就要改寫了,但既然一切已成事實,現今的社會不妨以此為鑑,人民之間不應再步它的後塵,相互之間應該展現更多的包容,促成如50年代般經濟繁榮的底特律。(星洲日報/財經小品:鄭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