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重挫50%,本區域國家中,大馬最受傷,如今政府終於出手,透過修正預算案啟動應變措施。
在首相納吉最新公佈的修正預算案中,政府全面檢視大馬經濟受油價衝擊的程度,這是正確之舉,顯示政府並非諱疾忌醫,將問題掃到地毯下,讓國人一直處於五里雲霧,任由市場謠言揣測四處流竄,如今國人可以更清楚明瞭大馬經濟的最新狀況。
根據政府的評估,油價從100美元跌至55美元,大馬石油收入將大減138億令吉,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將升高至3.9%,由此可見,政府確實有必要快速展開大刀闊斧的行動,以防止國家經濟繼續失血。
政府祭出的多項最新措施,旨在令財政赤字降至3.2%,仍優於去年的3.5%,以及經濟成長稍微放緩0.5%,而處於4.5%-5.5%水平。
不過,最令市場感到意外的,就是政府的“節流措施”中絲毫未減發展開銷,只專注在大砍營運開銷。
一些專家原本預測,政府將動手削減發展開銷,許多尚未啟動的基建計劃可能暫時擱置甚至胎死腹中。
但是,納吉政府仍執意全面展開原訂的發展開銷撥款,這無疑是此項修正預算案中的最大亮點,現有的基建和工程活動依然可全速推進,將可讓經濟成長繼續保溫,刺激國內投資和需求,並帶來更大的外溢效果,有助於化解石油出口收入縮減的衝擊。
再者,營運開銷佔了政府開銷的最大比重,因此有很大的壓縮空間,可從中擠出許多油水出來。
同時縮減這部份的開銷,受影響的主要是政府部門,對整體國家經濟、企業和人民的負面衝擊也較低。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政府是“大花筒”,總是奢侈浪費,每年的總稽查師報告就是明證。政府縮減營運開銷,例如減少出國和開會的花費,顯示政府帶頭撙節,開始省吃儉用,與人民共赴時艱,有助降低人們對政府的負面印象。
不過,政府部門虛胖,仍是極大的問題,政府更應該趁著目前油價重挫帶來的危機,要求政府部門提昇效率和精簡人手。
同時,執行是否到位,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如果政府講一套做一套,或是底下公務員陰奉陽違,則撙節措施將淪為口頭宣傳,實質效應蕩然無存,這不但對國家經濟帶來重大傷害,也將令政府威信和聲譽蒙塵。
這次油價重挫,令大馬經濟烏雲蓋頂,政府需要妥善應變和展現劍及履及的執行能力,才有機會轉危為機。在去年11月,政府趁著低油價之際,宣佈取消汽油津貼機制,成功擺脫了這個長期以來的沉重梏桎,就是一次出色的出擊。如果接下來能夠喚起政府部門和企業的危機意識,重組經濟結構,加速產業升級,將有助大馬加快解除國際油價所帶來的束縛。
(星洲日報/財經‧即時評論:李勇堅)